我们所说的教案,是教师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详细教学方案,它能让课堂更有序,,教案中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提升参与感,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元宵节卖汤圆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元宵节卖汤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
1.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二、学做元宵。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小百科: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卖汤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习俗,掌握猜谜语的简单方法。
2.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根据谜面提示猜出答案。
3.体验经过思考后猜出谜底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交流:小朋友,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是什么?(赏灯猜谜)
2.教师小结: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习俗之一。
二、互动赏灯,相互介绍
1.幼儿展示并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进行对比观察。
2.引导幼儿从花灯的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向同伴做简单的介绍。
3.同伴间相互介绍各自的花灯。
三、创设情境,尝试猜谜
1.教师讲解猜灯谜的方法,听懂谜面所表达的意思。
2.将幼儿的花灯悬挂起来,装扮成花灯的展台,营造一种赏灯猜谜的气氛。
3.介绍赏灯猜谜的游戏玩法,教师当主持人,幼儿竞猜,猜对的给予颁发奖品。
4.展开竞猜灯谜的活动,比比看,谁猜对得多,得到的奖品就多。
5.教师给与简单的提示,启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谜。
元宵节卖汤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知道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感受元宵节喜庆的氛围。
认识元宵的外形特征。
尝试用颜料拓印、添画的方法表现元宵。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元宵习俗”组图;“元宵”组图;“手工材料”组图;“手工成品”图片。
纸面教具:《汤碗》。
材料准备:颜料、不同大小的海绵印章、油画棒。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元宵习俗”,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元宵习俗。
1.出示组图“元宵习俗”。
——你看到了什么?
——人们在做什么呢?
小结: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这天人们会挂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吃元宵来庆祝。
2.师幼谈话,唤起幼儿对元宵的经验。
——你们吃过元宵吗?
——元宵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今天我们来认识好吃的元宵。
出示组图“元宵”,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元宵。
1.出示图片“元宵-外观”。
——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呢?
2.出示图片“元宵-颜色”。
——元宵是什么颜色的呢?
——还有什么颜色的元宵呢?
小结:元宵的身体圆圆的,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颜色。咬开元宵,里面还包着不同的馅料,味道好极了。
3.出示图片“元宵-做法”。
——元宵有很多好吃的做法,你们吃到的元宵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有水煮元宵、油炸元宵,还可以在元宵的汤里加上红豆、水果等等,都非常好吃。
出示组图“元宵”、“手工材料”,通过对比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
1.出示图片“元宵-外观”及“海绵印章”,引导幼儿了解表现元宵外形的方法。
——元宵圆圆的外形,我们可以怎么漂亮地画出来呢?
小结:可以用圆形的海绵印章印压出元宵的形状。
2.出示图片“元宵-外观”及“油画棒涂画”,引导幼儿了解表现元宵颜色的方法。
——元宵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呢?
小结:等颜料干了,可以用油画棒画上馅料,或者旁边不同的食物哦。
3.出示纸面教具《汤碗》,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你想创作一碗什么样的元宵?
——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你想给碗画些什么花纹呢?
出示手工成品图,发放材料鼓励幼儿用拓印、添画的方法制作元宵。
——我们可以用不同大小的海绵印章沾一沾颜料,在“汤碗”上印出大大小小的元宵,还可以用油画棒在元宵旁画上其他好吃的食物哦。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元宵节时,组织幼儿品尝元宵,感受元宵的美味。
家园共育
1.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元宵前后与幼儿一起制作元宵,丰富生活经验。
2.元宵节时,可带幼儿外出赏花灯、猜灯谜、看舞龙舞狮,感受元宵节的氛围。
元宵节卖汤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的谈话兴趣,萌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2、鼓励幼儿勤观察、大胆发言,体验与同伴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关于广饶文化广场变化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咱们的广饶文化广场上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么?
幼儿:广场上挂了好多的灯笼;
幼儿:有鱼灯、还有孙悟空呢?广场的大柱子上都挂满了灯笼,还有……
(孩子们的谈话欲望调动起来了,他们相互谈论着,高兴的表情挂在小脸上。)
二、给予幼儿与同伴分享的机会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给全班的小朋友详细的`讲一讲呢?
(孩子们积极的举手,来前面把自己的新发现与大家分享。)
三、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挂灯笼么?
教师引出元宵节,告诉小朋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正月十五前后,人们赏灯、猜谜、吃元宵、放烟花等非常热闹,激发孩子们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赏灯的兴趣。
反思:谈话活动只是让幼儿从感性上对元宵节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激发了幼儿对元宵节的兴趣,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我设计了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卖汤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
2.能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汤圆和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花灯,布置活动室。
2.用湿糯米粉适量,消毒过的盘子一组一个。
3.幼儿用肥皂洗净双手。
4.ppt。
活动过程:
一、观赏花灯,感知元宵节。
1、幼儿自由观赏花灯,相互欣赏。
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现在要玩花灯?
3、小结: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玩花灯、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导幼儿搓元宵。
1.老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
2.讨论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将每一段搓圆。
三、幼儿操作。
老师将湿糯米粉分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提醒幼儿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脏。然后将幼儿做好的元宵送到厨房请师傅帮助煮沸熟。
元宵节卖汤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卖汤圆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儿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强爱家乡的感情。
2、培养儿童收集信息、资料的意识和方法,发展儿童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3、了解“汤圆”的由来和风俗。
准备活动:
1、学生---“汤圆”的由来及风俗等资料。
2、教师---糯米粉;各种馅;电脑课件;录音带;录像带等。
3、备用器材---录音机、录像机、实物投影仪、电脑。
活动内容设计:
(一)看广告引入
师:从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又大又圆的汤圆)
全班齐唱《买汤圆》
上次活动课老师布置小朋友们去找有关元宵节的材料,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材料。
(小组讨论交流)
师:按厦门的风俗习惯,我们在什么时候要吃汤圆?
生: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师: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意义吗?
生:代表全家团圆。
生:农历六月十五也要吃汤圆。
师:农历六月十五为什么要吃汤圆呢?
生: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
生:冬至也要吃。
师:冬至又为什么吃汤圆呢?
生:为了庆贺一年的丰收。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在我们闽南地区祖祖辈辈留下了这样的风俗习惯,凡是元宵节、农历六月十五、冬至这三个节日都要吃汤圆,那你觉得哪个时候吃汤圆最热闹?
生:元宵节
(二)讨论
1、元宵节的由来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元宵节的故事,指名上台讲故事。
师:小朋友的故事是从哪儿了解的?
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
生:我是看电视了解的。
生:我是上知道的。
生:我是问家长的。
生:我到图书馆找到的。
:你们真了不起,能够动脑筋从不同途径去收集材料。
2、元宵节的风俗
师:元宵这天人们除了全家聚在一起吃汤圆,还搞了哪些有趣的活动?
生:(1)点爆竹。
(2)划旱船游街。
(3)挂灯笼。
(4)提灯笼。
(5)全家到公园赏灯。
(6)舞龙、舞狮。
(7)踩高跷。
(8)打腰鼓。
(9)扭秧歌。
(10)广场上放烟火。
(11)公园里有猜灯谜的`活动。(电脑课件展示)
3、汤圆的做法
师:人在节日里都要举行这么多活动,热热闹闹庆贺一番,我们把它称为风俗习惯。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地元宵节都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唯独吃汤圆是各地都有的,那么你们知道汤圆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现在老师播放你们第一次活动的采访录像,请小朋友们边看,边思考录像中小记者提的问题。
a、播放中华汤圆店实地采访录像
b、介绍
(1)师: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阿姨用花生糖做汤圆馅,还可以用什么做馅?
生:还可以用巧克力、肉、芋头、红豆做馅。
(2)师:我见过白色、红色的汤圆,还有其他颜色吗?
生:我见过彩色汤圆。
(3)师:我们这儿的汤圆都用搓的,吃带汤的,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泉州的汤圆是用滚的。
生:我从书上知道还有油炸的,用蒸笼蒸的,炒着吃的,煮熟捞干拌花生的。
:你们收集到的材料可真丰富,刚才小朋友说的泉州“上元”的做法,老师在这里表演表演。
4、讨论制作计划。
师:老师根据小朋友们的调查表选了汤圆四种不同的做法,分别是做有馅的汤圆,做彩色汤圆,滚汤圆,还有做造型的汤圆。请小朋友们来动手做一做。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你打算到哪一组,要做出怎样的汤圆?指名说。
(三)动手操作
1、带围裙,念洗手歌,洗手。
2、生动手学做,师巡视指导。
3、桌子,洗手。
4、展示作品。
a师:老师这有几则广告语,是给你们推销用的,先领小朋友们读一读吧!
b、师:每个小组取走一则广告语念一念。
第一组做的是有馅的汤圆,广告语是“伙伴就要在一起,亲亲密密像汤圆。”
第二组做的是彩色汤圆,广告语是“全家团圆吃汤圆,你揉我搓热腾腾。”
第三组做的是滚汤圆。广告语是“滚汤圆,滚汤圆,滚得汤圆圆又圆,滚得大家笑开颜。”
第四组做的是造型汤圆,广告语是“团团圆圆包汤圆,正月十五吃汤圆。”
5、师:每一组都做得很好。我觉得造型组今天,做出了各种不同形状的汤圆,很特别。下一次活动,许老师要专门让小朋友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做各种造型的汤圆,好吗?(好!)
(四)布置下次活动任务
元宵节卖汤圆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卖宠物合同5篇
★ 卖家具心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