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钢琴的观后感精选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的写作过程有助于观众在作品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激发对人生的思考,通过记录观后感,观众能够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见解,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与共鸣,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弹钢琴的观后感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弹钢琴的观后感精选6篇

弹钢琴的观后感篇1

前几天把道友推荐的电影《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老实说,我没有看懂,但神奇的是,没有看懂的我,从头到尾安安静静的把这部电影看完了,没有快进,没有中途暂停去忙别的事。更神奇的是,看完后我又情不自禁的按了重播,再看一次,当然,就算看了第二遍,我还是没有看懂!只是第二次看完之后,我坐在了椅子上发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呆,然后,我想,我看到了自己的琴键。

?海上钢琴师》是由一部意大利片,拍摄于1998年,片中的时代背景是1900年,讲的是一个被抛弃在一艘名为“弗吉尼号”船上的婴儿,被一个黑人加煤工捡到,并起名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1900生于船上,长于船上,最后死于船上,他的一生,一眼望去,简单明了,唯一的精彩是他无师自通的钢琴技艺与自由恣意的音乐天赋。

这并不算是个多精彩的故事,即使它深具传奇色彩,而且外国的,文艺片,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钢琴,这些元素都在拒绝着我去看这部电影。井底之蛙的我,对国外的文化呀,时代变迁呀是完全不懂的,我不懂国外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更不懂电影里的那个年代,以及那个年代的意识流态。

我总觉得,文艺片这种东西,它必是和它所属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是血脉相连的,我总自以为是的认为,如果不懂这些,就去看一部文艺片,那只是看一场热闹,而且是一场看不懂的热闹,而不是看一部电影。

有那个看热闹的时间,我还不如看一部国产的喜剧片,简单,易懂,不费脑,我个人的笑点比较底,不用多精良的制作,不用多高明的演技,不用多美妙的故事就能逗我笑上一部电影的时间,就能带给我一点因笑声引发的快乐。

但道友强烈推荐,说这部电影《海上钢琴师》非常值得一看,于是我最终决定就看一看吧,因为经验告诉我,有些在我看来只是一场热闹的经典电影,他们的制作往往都非常精良,场景,服装,以及配乐都非常棒,何况还有漂亮的美人以及美人们精彩的演技。

电影一开始,我就有了放弃看下去的念头了,因为这部外国的文艺片,它是用倒叙和插叙的表现手法来演绎,我的.天呀,这是我最讨厌的表达手法,就连我最爱看的霹雳布袋戏里有用这种表达手法的线,我都看得特别不耐烦。

但这放弃的念头只是在脑海里转了几圈,然后就渐渐消失了,也许是那个高大的,吊儿朗当的黑人加煤工,随意又小心翼翼的把婴儿抱起来的时候太温暖了吧,当然,也可能是小小的,八岁的1900太可爱了。

反正吸引我看下去的绝对不是电影的表达手法有多高明,也不是演员们的演技,更不是那精美的服装,纸醉金迷的场景,因为我看了两遍了,依然没把这部电影的时间线给撸顺,也没有被哪位角色身上的服装惊艳到。

我不懂欣赏钢琴曲,所以那场被捧为经典的钢琴决斗,我没有看懂,我的反应就像那个印度阿三哥一样,每一次他们对决完我就想问:“他输了吗?他赢了吗?我听不懂他第一次看到女主角时弹的曲子有多优美浪漫,我甚至觉得1900和迈克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那一场钢琴滑行的恣意有点任性。甚至有些台词我都听得懵懵懂懂,不是很理解!但,我想,我懂得他为什么最后宁愿在船上被炸死,也不愿意离开,我想我懂得他在88个钢琴键和无数个钢琴键间做出选择时的清醒和悲怆。

我想,吸引我一边不耐烦一边安安静静把这场电影看完,又情不自禁再看一遍的是主角1900那纯粹自我的灵魂,是他那看似天真懵懂实则深沉而清醒的人生态度。一千个人看《海上钢琴师》眼里看到的是一千个模样的1900,,有人看到了孤单,有人看到了纯粹,有人看到了胆怯,有人看到自由,有人看到了惊才绝艳,有人看到了天真,也有人看到了绝望,千种百态,因人而异。

但,我想每个看过《海上钢琴师》的人都会有和迈克斯同样的疑问,为什么不下船看看?一次,就一次,亲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考虑过吗?你可以随心所欲,你演奏得像神,人们会为您疯狂,你肯定能赠大钱的,伙计,买栋豪宅,成个家,想想吧?

你不能一辈子在船上漂泊,世界就在外面,只隔着一块跳扳,你只需要走上几小步,一切都在跳板的另一头等着你呢,为什么不试一试?就一次,为什么不下船呢?因为,岸上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那不是他的琴。因为只愿意弹好自己可控制的88个琴键就好,在这88个可控制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乐章,这是他愿意做的。

而在上帝无限的琴键上寻找自己,他不愿意,也没有必要了,因为他从来就知道自己在哪里,有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琴键在哪里。当我们不理解1900为什么不下船而感到愤怒的时候,其实把角度换一下,用同样的眼光审视一下自己,你会发现,我们中大多数人也只是一个不愿意下船的胆小鬼而己。

更可怕的是我们不愿意下船并不是因为船上的生活就是自己内心正真想要的,只是大家都说船上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你也应该在船上生活,并且要懂得知足,要懂得珍惜,你看,大家都是这样的,不是吗?

于是我们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跟着大家在船上,假装生活得很好,很快乐。唯有偶尔听到内心的呐喊和挣扎时,会有瞬间的动摇,会问一下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你坚定的回答,不是的。但是你不会做出任何改变,你依然将就着,每天重复着弹着那几个生活的音调,每天重复着在别人看来美满,但你自己却感到枯燥乏味,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

你连在有限的琴键上弹出无限的音乐你都做不到!你的不愿意改变不是因为你热爱你此时的生活,而是你害怕去改变而己。

1900不下船并不是因为懦弱,也不是害怕改变,也不是傲漫得不屑俗世红尘的卑劣混浊,他只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呐喊,做了自己的灵魂的主人而己,而人的一生,最难的就是做自己。

但现实中我们更多的人不愿下船却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是从来不曾正视过自己的内心,更不曾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就悲哀了呀。

弹钢琴的观后感篇2

?海上钢琴师》改编自意大利小说名家的独白剧,讲述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采不凡且富争议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为名,成长于往返太平洋间,任风浪翻腾的蒸气船上。天赋异秉的钢琴才华吸引了爵士乐史上普遍公认为“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来船上与他较量。而这位从未接触过陆地的钢琴师,更因着对爱情与新世界的好奇,离开他原有的世界,去寻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于戏剧性的'新的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由一部讲述发生在上一世纪初的传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来为仅有区区百年历史,却早已在当今世界所有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的电影这门艺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并不知道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种方式,纯粹,自然。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简单地活着,生命中只有钢琴。

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最初打动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个人魅力:自信而执着、优雅而潇洒、可以轻易的透过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迹,可以挥洒地通过88块音符表达自己想要表现的——自己的内心或所洞察到的。编剧赋予他不同寻常的身份、出生、收养和死亡,无师自通,天生的钢琴师。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蜂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影片介绍:男主角1900的整个人生都已经是一场悲剧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

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我不知道为什么说他是悲剧,但也许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剧的生活。

弹钢琴的观后感篇3

今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非常让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计划走向陆地去追求我们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一直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容易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如此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不是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想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知道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考虑,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如何解决?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漂亮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我们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合适非常复杂的生活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安静的生活,没美妙的音乐创作想法,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没办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容易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需要我们的方法来诠释了我们的生活

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路,大家都要通过电影去反映我们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大家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爱情有着小孩般的憧憬,他相信不少,又惧怕不少,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大家自己,大家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非常大,但是我们的极少。如何为自己在如此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非常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是我们的空间!

弹钢琴的观后感篇4

我觉得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终于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但是他却拒绝下船,最后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1900没有户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离开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号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与消失。看完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心酸和惋惜。虽然他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人们无暇顾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乐、他的故事却提醒人们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曾经那么真实地给人们带来过欢乐。

他是那样的善良而富有个性,他用琴声表达着自己丰富的情感。人们是否会惊讶:这样一位音乐天才为什么会选择与一艘旧船一起被炸毁却不和好朋友下船寻找新生活呢?

那时候我想:他从小生活在海上,适应了船上的生活,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未知的,这就是导致他选择生命终结的根本原因。就好象从小掉进狼群里的孩子丧失了人的本性一样,也许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能代替环境的影响,1900恐惧这未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鲨鱼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来的鲨鱼,凶猛异常。被关在海洋馆等待驯化,训兽员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个水池,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鱼。一开始,鲨鱼拼命的撞击玻璃,企图游过去觅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劳。日子久了,它慢慢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开始等待训兽员的喂养。又过了很久,隔着两个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两个水池变成了一个,可是鲨鱼却从不肯游到那边。可见,多年的生活环境一旦改变,适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影片不仅构思有其独到之处,以感人至深的友情为主线,还贯穿着优美的音乐。

弹钢琴的观后感篇5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先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以往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可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理解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终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活力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影片介绍:“男主角1900(人名)的整个人生都已经是一场杯具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仅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我不明白为什么说他是杯具,但也许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杯具的生活。

弹钢琴的观后感篇6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但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起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谢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己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可以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爱情,但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弹钢琴的观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

宇宙和人观后感精选6篇

张望的观后感精选8篇

范文读后感五年级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青春的瘾子观后感精选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8篇

乡心巴金读后感精选6篇

绿野读后感精选6篇

秋天·秋天读后感精选6篇

共读书读后感精选6篇

《孔乙己》读后感精选6篇

弹钢琴的观后感精选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