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反复修改教案,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池塘里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池塘里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活动准备:
1、农田背景一幅,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教师份青蛙妈妈,幼儿扮青蛙宝宝,宝宝和妈妈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愉快地进教室。
2、发声练习:1 2|3 4|5 6 5|5 4 3 2| 1—:||我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青蛙捉害虫》
2、提问:
1)宝宝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2)宝宝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3、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1)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2)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4、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5、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两遍。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池塘里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黄梅戏,感知黄梅戏清新婉转的曲调。
2、学会哼唱黄梅戏的曲调,能大胆地把诗歌改成黄梅戏进行演唱。
3、喜欢黄梅戏,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谁料皇榜中状元》视频、伴奏。
2、幼儿已学会儿歌《我家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欣赏《谁料皇榜中状元》,初步感知黄梅戏清新婉转的曲调。
教师:你们喜欢看表演吗?今天我带来一段好看的表演。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表演?你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刚才这个演员是怎么唱的?
(二)学唱黄梅戏曲调,能跟着旋律哼唱。
1、跟着视频学一学黄梅戏的曲调。
教师:她表演得好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一唱吧!
2、能用"啦"来哼唱黄梅戏。
(三)用黄梅戏的曲调演唱诗歌:《我家小池塘》
1、回忆诗歌,尝试改编。
教师:黄梅戏真好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诗歌来编吗?
(1)复习诗歌,能跟着图谱有节奏的朗诵。
(2)尝试改编。
教师:这首诗歌真美,你能把它唱成黄梅戏吗?我们来试试。
2、大胆演唱《我家小池塘》
(1)幼儿尝试学唱。
(2)教师范唱。
(3)完整学唱。
(4)难点练习。
(5)大方表演。
教师:嗯,真像小演员,我们再表演给客人老师看看。
(四)提出要求,结束活动。
教师:客人老师给我们鼓掌,高兴吗?这首诗歌《我家小池塘》还有两段呢,我们回去以后把它唱给更多的人听。
活动延伸
区角游戏:演出戏服,能在表演区自主表演。
家园合作:与父母一起搜集各种戏曲,了解的戏曲文化。
池塘里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优美的意境,理解诗歌中的拟人化表现手法。
2、尝试用优美的语句描绘想象中的池塘和景物。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参观过池塘或对池塘有印象。
2、教学挂图一套,语言磁带,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我们参观过小池塘了,你们看见了哪些美丽的景色?这儿有一首关于小池塘的诗歌,你们听一听,跟你们说的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听了这首诗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美丽、漂亮、舒服、优美。)
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
3、再次欣赏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提问:诗歌中的哪些话让你们感觉到这个池塘很美丽、很漂亮?
4、分段观看图片,加深对诗歌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的理解,感受诗歌意境。
提问:(1)“我家门前小池塘”,白天和晚上发生的事情一样吗?
(2)白天是什么样的?(理解“抱”这个词语: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就好像池塘抱着太阳一样。
(3)为什么说“小鸟和白云,都来照相”?(理解这里的“照相”就是贺岁中倒影。)
(4)晚上是什么样的?(理解“摇”这个词语:波浪一动一动的,就好像是池塘在摇月亮。)
(5)为什么说“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迷藏”?(理解小鱼游来游去使水面发生晃动,星星的倒影就好像在和小鱼捉迷藏。)
(6)谁看见了非常高兴?(引导幼儿说出描写柳树的语句,了解柳树摇动发出沙沙沙沙声,听起来就好像柳树在笑。)
5、再次观看图片,完整欣赏诗歌。
6、幼儿朗诵诗歌。
7、引导幼儿想象,尝试用优美的语句描绘池塘的美景。
教师:如果你们家门前有个美丽的小池塘,你们能用好听的话告诉我们,那儿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吗?
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共同作画“我家小池塘”。
活动反思:
?我家小池塘》是一首活泼且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本次的语言活动孩子都非常的感兴趣,孩子们能够体会到《我家小池塘》这首诗歌所带来的美,更突出了小池塘的美丽,同时也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歌读起来也非常的爽口。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在实施本活动时,我对原教案进行了适当的改变,原教案中的第一个环节是要准备每组一盆水到操场上去做实验,发现水中的倒影,在备课时我把这个放到了活动准备中,但是由于自己考虑不足的原因,没有选择适当的时候进行这个准备活动,所以到真正上课时孩子们没有进行这个实验,但我想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一定有这个生活经验。
池塘里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在一定情景环境中积极自主地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2、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制作与构建,发展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池塘场景:用大型积木围成椭圆形的池塘。
2、各种废旧材料:如一次性杯子、盘子、废纸、瓶子、盒子、蟹壳等。
3、自制捕捞工具若干。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1)进场: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小池塘。(老师带幼儿绕池塘走一圈并围池塘坐下来。)
师: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啊,小池塘怎么了呀?
你喜欢这样的池塘吗?这是谁的池塘呀?
闭上眼睛听,是谁来了?
(2)情景表演:老爷爷:唉,别人的池塘里有好多的东西,可是我的池塘里什么都没有?急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
(3)讨论:如何帮助老爷爷?
师:原来这是老爷爷的小池塘啊,那我们帮老爷爷想一想,小池塘里应该有些什么呢?
那我们怎样来帮助老爷爷呢?
2、使用废旧物品制作和构建。
(1)师:刚才小朋友说可以做一些小鱼、小虾送给老爷爷,这真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可以用哪些来做呢?
小朋友真聪明,这里有许多的废旧材料,就请你用这些东西来做成小鱼、小虾、螃蟹、小乌龟等,送给老爷爷,好吗?让我们赶快动手吧。
(2)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或合作制作“小池塘里的生物”(播放音乐)
3、利用各种工具捕捞。
(1)师:让我们把我们做好的东西,悄悄放到池塘里吧,给老爷爷一个惊喜?
(2)情景表演:老爷爷从远处走来,看到小池塘里装满了小鱼、小虾、小螃蟹等,既高兴又新奇:“咦!这些小鱼小虾都是谁做的呀?”“这些都是用什么做的呀?”
“小朋友真聪明,原来那些没用的东西还能做出这么多的东西,真能干!”
(3)音乐律动。
师:这些小鱼小虾、小螃蟹、小乌龟在老爷爷的池塘里会怎样?
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好吗?
(4)用各种捕捞工具捕捞鱼虾。
师:呀,现在小鱼小虾、小螃蟹呀都长大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捉上来呢?
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工具,让我们来试试,帮老爷爷把鱼虾都捉上来吧。
(5)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捞鱼。
师:我们一起帮老爷爷把这些鱼虾送回家吧。(离场)
活动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池塘里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
2、理解词语: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跳。
3、愿意大声地在集体中发言。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倾听音乐感受安静的氛围。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安安静静的?
幼儿自由回答(睡觉、吃饭、看书等)
过渡:听故事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呢?引出《小青蛙听故事》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他们是怎么听故事的?
2、教师演示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二遍欣赏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是怎么听故事的?
3、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的词、句
(1)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夜晚是怎么样的呀?(静悄悄)月亮婆婆在讲故事给谁听?(小鱼儿)小鱼儿他们是怎么听故事的?(安安静静)小青蛙是怎样听故事的?(呱呱呱地又蹦又跳)请个别幼儿表演。
理解词语:安安静静。集体体验安安静静的感觉。
(2)月亮怎么样了?(它生气了)为什么会生气?后来小青蛙是怎么听故事的?(坐在荷叶上一声也不吭)帮助幼儿理解词汇:一声不吭。
三、游戏"传话"
1、现在小青蛙可好了不管听谁说话都很认真,我们也来学一学小青蛙。听人家说话时也要眼睛看着人家,不插嘴听清楚每一句话,这样才能知道很多的事情,把事情做的更好。今天,我们来做个传话游戏,做这个游戏时你们一定要听仔细听清楚,人家说的话才能做游戏。
2、讲解方法一组幼儿上来示范。
3、幼儿游戏。
4、简单评价游戏情况
幼儿传话内容从简单的较熟悉的词开始。
活动反思:
?小青蛙听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本次活动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作为本课的重点。活动开始师我边敲击圆舞板边有表情的说:“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这一环节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谁能看出这是在哪儿?为什么这样静悄悄?” “小鱼看见月亮出来了,它心里怎么样?”“它怎么做的?”这样的问题让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幼儿回答之后,我讲述了故事中的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在孩子了解对话的基础上,我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鱼、小青蛙的对话。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男孩女孩分角色说等。这种灵活有趣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池塘里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