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心得体会7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可以激励我们勇敢尝试新的事物,每一次挫折和成功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从中我们能够获得深刻的心得体会,高中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金刚川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金刚川心得体会7篇

金刚川心得体会篇1

前几天,我看了电影《烈火金刚》,影片讲述的是在河北省桥头镇的八路军和村民们一起抗日的故事。

剧中有许多英雄人物,排长史更新、飞行侦查员肖飞、骑兵战士丁尚武、女区长金月波……我最欣赏的是肖飞。史更新负伤后,肖飞去敌方县城买药,在途中他夺得了夜袭队长的特务证和自行车,蒙混了守城门的日本兵,买得药品成功送回。

肖飞能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县城买药,这说明他非常关心自己的战友,而且胆大过人。要是换了别人,不可能有如此胆量,敢独自一人去县城买药。肖飞还有过人的智慧,当他发现还有十几个日本特务跟在自己身后时,肖飞把他们引进土窖,点燃土窖上的柴草,封住土窖的`出入口,为自己争取了时间,成功把药送回。

可是,为什么外国列强都毫不费力地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原来那时的中国科技落后,外国的侵略者有坚船利炮。可神州的勇士依然顽强地坚守阵地。现在的我们,吃要吃好,穿要穿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哪比得上当年的勇士?那时的中国还有许多汉奸,这些汉奸背叛自己的祖国,残害自己的同胞,中国人民都忿恨他们。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同胞,热爱自己的祖国。

?烈火金刚》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许多抗日英雄,我要向他们学习。

金刚川心得体会篇2

10月21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苦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涌现出无数顶天立地、令人敬仰的英雄!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的精神,总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令世人代代传承,铭记于心,不断砥砺奋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帝国主义派兵入侵朝鲜,并侵占中国领土台湾。9月15日,美军集中七万余人在仁川登陆,并疯狂北犯。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警告,于10月1日悍然越过“三八线”,并继续向中朝边境鸭绿江和图们江进犯,同时以空军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镇和乡村,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当时的中国和美国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距,仅钢铁生产量,中国还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一。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我们得知,美军即使攻击志愿军一个连的阵地,也会动辄用几十辆坦克,且有飞机支援,发射炮弹多达两三千发,而志愿军仅凭着不多的弹药和质量参差不齐的枪支,炮弹奋力抵抗。

就是在这样没人认为中国能够胜利的情况下,中国志愿军从1950年10月25日起,以运动战为主,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赶回“三八线”,迫使对方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当时的美军将军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的第一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没有签字的司令官。

这无不彰显着老一辈革命家坚决维护国际正义、坚决捍卫世界和平、坚决保卫新生新生共和国安全的伟大决心;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牺牲、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凸显了当前繁荣富裕生活的不易。

我们无论生活的什么时代、处在什么环境都应该时时刻刻牢记老一辈革命家们用生命给我们带来的安宁,时时刻刻牢记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钢铁意志,时时刻刻牢记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新的时代,中国更加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奋勇向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共同砥砺奋进。

向英雄致敬,让英雄心中永存!

金刚川心得体会篇3

浴血金刚川 铁骨铸忠魂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近日,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金刚川》上映,影片用鲜明的构图和写实的场面“复写”了那一场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反绞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所彰显的艰苦卓绝、血战到底的精神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一座桥,困不住一群人。电影中,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动了f-4u夜间改进型战机和b-26、b-29轰炸机,对金刚川沿岸部署的防守兵力进行轮番轰炸。从行军战士、守桥炮兵、敌方力量三个视角都能看到,不管桥被炸毁多少次,士兵们总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修复好。一次次进攻,一次次补修,一次次回击,志愿军战士用屹立不倒的姿态诠释了“三尺青锋怀天下”,用铁骨铮铮的行动践行着“一骑白马开吴疆”。

一座桥,铸起了一种魂。“你莫跑!”炮兵张飞直指云霄中的战机,怒目而视,眼神好似划过天际的流星,坚定得就像直插心脏的利刃,随即以残缺的肢体扣动了那一发致命炮弹,让肆意的“美国牛仔”在空中付出了代价。从揪心到解气,影片气氛和人物情绪拿捏到位、触及人心,让人切实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不易,这也更加突显了中国军人身上那“粉身碎骨全不怕”的铁血军魂。

要知道,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军事、科技、教育等多方面都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提并论,对战双方力量可谓极其悬殊。事实上,我们拥有的不过是全国全民族的众志成城,不过是手中仅有的简易枪炮,不过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斗争信念。但一切看似“不可能”都转化成了逆转的“可能”,并随之铸为永恒。

“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片中,敌方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句话。在他们看来,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问题,就没有什么是无法解决的。即便用再多炮弹如雨点般“伺候”这区区一座桥,顽强的中国军人也能够在一两个小时内将其再次修复并投入使用,这本身便是一种“不可能”,本身便是一种“致命武器”。事实胜于雄辩,当大部队按约定时间过江之后,便任你是天空“丧门神”,管你是何方“拦路虎”,都无法阻挡这不止于前、激流勇进的争胜势头。

电影虽来源于对现实的改编,但抛开艺术层面的处理,真实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定不亚于此。据推测,本片原型来自于带领工兵连造桥的战斗英雄张振智,他曾顶着炮火用7天7夜的时间带领战士们架起了一座载重桥,并在桥身受到损害后立下军令,保证短时间内再次架好,以至于在敌军千枚炮弹的攻势下一次次将桥“复原”,不屈意志由此可见。当然,这样的勇猛无畏还有很多,“冰雕连”的感人事迹就是一例。志愿军第9兵团的战士们立誓完成阻击美军的任务,为不打草惊蛇,在严寒肃杀、白雪皑皑的长津湖一动不动,甚至靠着吃雪喝尿等极端方式埋伏于此,以待良机。战后,4000多人因为天寒地冻而失去了生命,悲壮程度可想而知。鲜活的生命成为了冰冷的数字,却换来了最终的胜利,留下了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的精神品质。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不过都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很多一线战士的年龄都在十来岁到二十多岁区间,换做现在,也都还处在接受教育和刚迈入成年人序列的阶段。年纪轻轻的战士们义无反顾,心怀大义,虽没有衣食无忧、安然自在的大好生活,却能够用保家卫国、拼死一战的战斗意志,用一往无前、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为后人的美好生活奉献那“只活一次”的精彩。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动人的旋律再次响起,这一次,两岸的炮弹激起的巨浪与血骨筑成的“人墙”融为一体。好似在用默不作声的行动向着苍天豪迈答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一岸,钢筋铁骨,这一段,岁月峥嵘。铁骨忠魂,千古!

金刚川心得体会篇4

从《金刚川》里悟英雄

最近抽空去看了拍摄时长只有两个月的电影《金刚川》,作为纪念抗美援朝__周年的献礼电影,通过多线叙事的方式重现了当年的战场,重温革命精神,也让我在这两个小时中领悟了什么是英雄。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永不毁灭的意志。“桥”是一根线,贯穿整部电影。美军用着先进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轰炸桥,志愿军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站起来、冲出去修桥,材料实在不够时,用人的双手撑起一座桥,“不可能,就是我们的武器”,直至完成大部队准时过河的任务。此时的“桥”已不是普通的桥,是志愿军战士们意志的化身,是无论经历多少炮火洗礼也不会毁灭的意志。这意志被滚烫的鲜血浇灌着,在焦灼的土地上散发光芒,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就是有着这样千千万万的英雄,在最黑暗、最无助的情况下,站出来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一片天,用自己的信仰与血性扭转困境,做到了“翻盘”。他们带着钢铁般的意志屹立不倒,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面对这样的英雄意志,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绝不后悔的奉献。高炮连是其中一条单独支线剧情,两个对空高射炮和少得可怜的弹药就是高炮连的全部身家,与美军的装备相差甚远,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掩护修桥,高炮连在炮位点燃火堆,把美军的火力吸引到炮位,用全体牺牲的代价为修桥争取了时间,同时也消灭了敌机。战士们点燃火堆时,火光映照着他们脏兮兮的脸庞,照亮了他们坚毅的眼神,眼神中跳动着视死如归的无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的躯壳是一个容器,装载着他们奉献的灵魂,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血性和气节,无私奉献不后悔,可歌可泣立人间。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定不回头的勇气。英雄的勇气是面对劲敌不退缩,勇往直前的无畏。力量悬殊有何惧,英雄勇气谁可敌。在高炮连仅剩一人时,他也要拖着残躯,坚定地走向炮位,没有回头的背影让人为之动容,感慨道“这便是英雄吧”,他们用血肉之躯铺垫和平的道路,用壮士断腕的勇气披荆斩棘,用昂扬的斗志成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一个英雄会在战场上退缩,没有一个英雄会让勇气“回头”,这便是英雄吧!

?金刚川》只是一个缩影,在那样的年代里还有无数的“金刚川”,无数的英雄为国家、为人民、为了以后的安稳和平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即便时代在进步,历史的浪潮也冲不走英雄气魄,时间的旋涡也无法使英雄本色被遗忘。和平年代也同样需要英雄,需要我们不忘英雄、捍卫英雄,传承英雄意志,无畏无悔,永远走在感悟英雄的道路上。

金刚川心得体会篇5

坚守自己的“岩里桥”

近日,电影《金刚川》引发网友热议,电影虽然只是把镜头的焦点聚焦在了金刚川的岩里桥上,但通过刻画在战火硝烟中那群平凡且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个体,成功诠释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

作为扎根在祖国各地的基层干部,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普通个体,但只要我们赓续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坚守岗位、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就能坚守住自己的“岩里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坚守岗位,赓续担当精神。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战士们昼夜坚守岗位,连续7次修复37米长的岩里桥。基层工作条件艰苦、事务繁重,要想坚守岗位还需坚定理想信念,设定岗位目标,赓续担当精神,让平凡的岗位有劲头更有奔头。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要坚定理想信念,把牢人生方向,把加强党的理论学习作为一项基本功和必修课,时刻充满为民服务的“劲头”。在把牢大方向的同时,还需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情况精准设定岗位目标,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让平凡的岗位“有奔头”。

不怕牺牲,赓续奉献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抗美援朝的胜利是志愿军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以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给了霸权主义迎头一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基层干部,更要不怕牺牲,增强大局意识,涵养为民情怀,赓续奉献精神,用“舍得”换“获得”。要增强大局意识,识大体、顾大局,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要涵养为民情怀,察民情、解民忧,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在危难时刻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攻坚克难,赓续进取精神。在短短的数天内,敌人共计在桥边投放了3500余枚炸弹,战士们无惧困难、奋力攻坚,最终矗立起炸不毁的“生命之桥”。基层工作繁杂无序,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层出不穷,只有赓续进取精神,时刻保持攻坚的巧劲和克难的韧劲,才能扎扎实实干成事。攻坚克难不能仅凭一腔热血,不讲方式方式,蛮干盲干,要保持善于攻坚的巧劲,勤于思考、善于创新,把握主要矛盾,注重解决实效,提取干事创业的“公因式”。要保持敢于克难的韧劲,永葆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锐气,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和困难的“打磨”,持续总结经验,耐心寻找方法,交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解”。

金刚川心得体会篇6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本周一升旗仪式的主题为缅怀英烈。家国清明,共寄哀思。今天,不管你身在何处,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他们以英勇之举,开辟中国新天地。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才是对先烈的缅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雄壮的旋律,凝结了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那年,那月,为了守护我们,为了捍卫和平,上百万中国军人满怀报国激情,远离故土亲人,奔赴战火弥天的前线。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战斗,有的连队一百多张年轻面孔,只剩寥寥之数,有的连队在猛烈炮火下共赴光荣,还有的连队在冰天雪地中,化作了“冰雕连”……数万将士,烈骨忠魂,不留姓名地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在韩国北部坡州市,距离朝韩军事分界线,仅6公里的一个村庄旁,一条泥泞的小路尽头,有一座很少有人知道的颇为神秘的墓地。这里安放了数百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但他们叫什么名字,生于何年又死于何日都是空白,简易的墓碑上,写得最清楚的就是翻译为“中国军”的韩文。

60年多年过去,祖国从未将他们忘却。2014年3月28日,搭载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437位烈士,回家了。从这一年开始,每至清明节前,我们总能等到一批批英雄荣归故里。到2018年已有5批58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历经千难万难,回到祖国怀抱。魂兮归来,长眠异乡的英烈得以落叶归根,跨越60多年的回家之路,正是对和平的诠释。又一年清明将至,又有一批英雄要回家了。4月1日,中韩两国在韩国仁川,举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此次韩方共向中方移交,10具烈士遗骸及部分遗物。漂泊异乡60余年的10位烈士,终于回归故里。

英雄的背后往往是沉重。这几天,我们的心,被扑救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的31位英雄紧紧揪着。牺牲的救火英雄中,大部分是90后,还有一位00后。记得以前,我们总说“消防员叔叔”,现在我们该说“消防员哥哥”或者“消防员弟弟”了。他们在生活里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当中,有的人刚刚订婚;有的原本打算退役后去上大学;有的原本准备十月份举办婚礼;有的也喜欢nba,生前是詹姆斯的铁粉……然而,为了挽救火灾,他们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当危险来临,总有人矢志坚守,总有人用生命护我们周全。“多少男儿浴血中,卫我中华一脉同”,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慎终追远,祭奠先烈,我们寄托敬意,安放思念。

和平年代,不再有隆隆炮火,但同样有血与火的考验、有生与死的抉择。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英勇牺牲。一个曾经苦难的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家国清明,共寄哀思。今天,不管你身在何处,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

他们以英勇之举,开辟中国新天地。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才是对先烈的缅怀。

松柏常青,英雄常在。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纪念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新时代,让英雄的情怀激励我们前行,在逐梦路上留下无悔的足迹,谱写壮美的诗行!

金刚川心得体会篇7

唱响金刚川上的“英雄赞歌”

电影《金刚川》于今天正式上映,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一次听到、唱起这首志愿军战歌,就让我们感受到__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慷慨激昂、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场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赞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课本照进现实,校园里传承“英雄赞歌”。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黄继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英雄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把传统课本文化教育传承和发扬下去,还可以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搬上互联网,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切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从电视走入生活,全社会唱响“英雄赞歌”。今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守护的、用热血捍卫的、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所热爱的土地、国家和未来。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口号”,而应当融入各类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领域,推动抗美援朝精神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引导群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大力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

从口号变为行动,工作中践行“英雄赞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最好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汇聚成洪流,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创业激情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__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共同把这曲赞歌一直传唱下去。

金刚川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书籍心得体会7篇

事故心得体会模板7篇

对三违的心得体会7篇

画画心得体会7篇

江南的心得体会7篇

驻村工作心得体会7篇

2023企业文化心得体会7篇

普车心得体会7篇

养老护理心得体会7篇

军训心得体会个人总结7篇

金刚川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