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最新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写读后感时,首先要明确书籍的和主要内容,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让作者的智慧与自己的思考交融,创造出独特的理解,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最新5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

这本书第一句话是“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的确,这不仅是一本无害的数,更是一本充满着智慧的书。“教师要有精神空间”、“做自己的主人”、“学校里的三个世界”、“再多带点东西进课堂”……这本书从实际的问题出发,总结原因,给出方法,是一本有趣新颖又实用的书。我想分享其中的几个观点:

一、不培养乖孩子。

乖,是中国人的专用词。“乖孩子”是中国长辈对儿童的“最高奖赏”用于赞美孩子的服从和满足成人心意的行为;“乖”是一种文化,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到我们对孩子言行和品格的价值判断,这不仅是父母的专利,同时也是做老师的“武器”,虽然教师不太用“乖”这个富有儿童气和人性化的词语来评判学生,我们有其他更多更丰富的表达方式,“乖不乖”已经潜在地成为心中的尺度。

当然,不培养乖孩不是说把孩子们培养成“坏孩子”,我们要培养多元的、个性化的、不同的孩子。我们要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允许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不乖”的孩子,日后在社会中才能放出不同的光彩,才能把控好自己的人生,才能敢于实现自己的规划,而不是一路乖巧,丢失了自己的想法,迷失在社会里。

二、做一名不断学习的教师。

在本书中,郑杰校长多次提到教师的继续学习。这种学习应该是教师自发的学习行为。随着时代高速发展,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不得不抛弃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习。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所以教师要继续学习,要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并对知识保持虔诚态度才使你能胜任现在工作。但是,如何投身入继续学习中,并真正的有所获呢?郑校长告诫我们要做一名真正的学习者。他认为,真正的学习是终身的,以超越自我为目的的学习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真正的学习者并不是自己一人关起门来苦读,而是借助于有效地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思想。

三、做一名有想法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读书还是反思写作,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堂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魅力的舞台。因此,要搞好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2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拴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

读到这里,我深切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感受颇深。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作为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3

最近我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感受很深,特别是本书内第三章内讲到我们教师要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讲得很有道理,我也很有同感。

书中讲到: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要关注我们在活动中习以为常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关注我们在教学中的每一句话评价、每一次互动。这些细节都能反映出教师的理念,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次活动方案时,都要注重教学细节的预设,让细节成就精彩的课堂;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精彩的细节,善于发现并利用课堂上孩子的亮点甚至缺点,巧妙、准确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让这些细节为精彩的课堂增辉。

在我组织的一次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体育游戏中,虽然是个传统的游戏,但是我班的孩子一直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能提高幼儿快速四散跑和躲闪能力。在一天早上晨间活动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想玩什么游戏,孩子们又异口同声地说:“老狼老狼几点钟”,从这可以看出孩子对此游戏一直比较兴趣。活动时我扮演老狼,当我抓住了一两只小动物之后,我依然像以前一样让被捉住的小朋友站在一边等待,等待着下一轮。但我发现被捉的幼儿只得站在边上,不能参加游戏,我想这样对孩子也不好。

于是我急中生智,拉起被抓住的“小动物”往自己的“洞里”拖,嘴里还叨唠着,“天黑我要吃掉你们”。没有被捉住的孩子一下子紧张起来,施豪大喊道:“咱们要把他们救出来”,对呀!可以给幼儿创造救助的`机会,于是我给幼儿讲解新的游戏规则,当老师说:“老狼休息了”,全体幼儿可一拥而上去救他们的同伴。另外我还提出要求:“救小动物时,你要当心,不要再让老狼捉了。”这时孩子们开始想办法了,一些孩子吸引老狼,另外的孩子趁我不备抓住自己的同伴就跑。“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救出小动物了。”这时每个幼儿开始欢呼雀跃,也把游戏推向了高潮。通过这项活动,我感觉到在各项活动中应该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有心留意孩子,有心观察孩子,那你才能进入孩子的童心世界,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一次成功教学,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更应该关注那些看似简单的细节问题。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实践经验的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

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

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5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实践家和理论家。读他的著作对我启发很大。

一、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们的第一个建议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了这个建议,我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每个孩子的心理和智力是有差别的,不能对他们作出同样的要求,这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大师的建议中的体现。

我们上课时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方式,激发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是最重要的。教师的课堂导入方式得当,会传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反应,反之学生会很消极的面对这节课。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所以我们在导入环节给学生设定目标时一定要把问题具体化、简单化,让孩子明白这节课他们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理解什么,甚至要把怎样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过程和方式方法告知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和较为轻松的状态下达到要求。

三、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最新5篇相关文章:

作文建议书小学生作文6篇

教师新工作总结最新5篇

新教师教学总结最新5篇

教师任课工作总结最新5篇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最新5篇

蒙氏教师培训心得最新5篇

教师升旗仪式演讲稿最新5篇

教师素养心得体会最新5篇

2024年终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最新5篇

小学教师个人自我鉴定最新5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最新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