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今后的教学成果有显著地提高,我们就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教学反思也是能够看出一个教师能力大小的重要文件,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9嫦娥教学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29嫦娥教学反思篇1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成仙的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美丽善良、舍己为人等品质。
3、感受神话的独特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年级的孩子对于神话故事并不陌生,曾经学习过《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等多篇文章。本文语言文字优美动人,通俗易懂,学生阅读起来难度不大,并乐于从中感受到意境美。但如何让学生从故事本身走入故事背后,感受神话人物的内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欣赏奔月之美。第六小节与课文的其他自然段有所不同,它是写景的,文字优美,加上插图,给人无限遐想,我是通过让学生感悟两个叠词“飘飘悠悠、碧蓝碧蓝”的妙用来读好这段优美的文字。由嫦娥的心情引起大家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感受嫦娥的美丽善良,舍己为人等品质。人物是故事的要素,体会人物形象是领会故事意蕴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这篇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后羿、逢蒙、嫦娥,教学时,我通过对“接济”、“周旋”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朗读、同桌表演逢蒙步步威逼、嫦娥如何周旋,讨论嫦娥是“吃还是不吃这丸仙药”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第七自然段后羿的深情呼唤,后羿对嫦娥的一往情深,升华了文章的情感。
三是拓展延伸,《嫦娥奔月》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也和我们的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就在这个环节设计了让孩子们一起吟诵关于月亮的诗句,让孩子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最后再回到整体,总结全文,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能力层次。
整个教学思路我都力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学生的主体性,朝着“理想课堂”的目标在不断努力着。
29嫦娥教学反思篇2
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嫦娥奔月》是一篇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在上这一课时,学生们精彩的回答让我也有了收获。
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力大无比后羿、美丽善良的嫦娥、奸诈贪婪的逢蒙。在分析逢蒙这个人物的特点时,我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并作一些简单的批注。
孩子们低头默读,在课本上做着不同的记号。然后请了一些学生来进行交流,大多数孩子都找到了“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等这样的词句。就在我打算把他们的思维给收回时,王雪仍高举着手,“也许她还有不同的意见吧。”我心想着,就请她再继续谈:“‘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中的‘弄’字也可以看出逢蒙是个贪婪的人,因为我们一般都是说得到一样东西,这个‘弄’字就说明逢蒙的手段不正当。”好一个“弄”字!多会读书的孩子,这么一个字也被她发现了,我作为一个老师却没有她读得那么深入。“你真是会读书,是呀,一个弄字就把逢蒙的居心给写了出来。单独看这个弄字好像不是什么好词,但放在这句话中真是用得太妙了。只要能把意思准备地表达出来,它就是一个好词。”
“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唐丽婷又找到了“闯”字。还有的孩子找到了一个侧面的描写,从嫦娥的心理活动:“让这们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可以看出,嫦娥一眼就看出逢蒙是个贪婪的人,可见他平时也是非常的贪婪……孩子们的交流达到了一个高潮。我想他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样的表达才称得上是“好词佳句。”
教学的设计不光要读好教材、有好的教学预设,更应很好地抓住课堂中的生成,只有抓住了这样的教育契机,那才是对孩子的更好的教育,孩子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更深入心里。抓住了这样的教育契机,那就是对孩子的一个更好的肯定。
29嫦娥教学反思篇3
?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叙述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免于受害,忍受夫妻离别的痛苦,吃了长生不老药奔月成仙的事,意境优雅,情节动人。课文要求教会学生能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熏陶。
首先,我出示月亮图,让学生说出有关月亮的诗句,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考察了他们的积累习惯,非常自然导入新课。然后,我设计了温古回忆环节,连接上节课所学内容。接着,在让学生整体的感知了课文之后,我主要是抓住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个教学重点,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积极的讨论,参与其中。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我很好地把握了时机,做到及时板出关键词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个重点,就是我着重让学生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美,力求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课文第六小节就具体描绘了嫦娥奔月的情景,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嫦娥奔月的图画美。然后,品读嫦娥奔月的文字美。抓关键字词“接济、周旋”,圈画表现嫦娥性格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最后,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嫦娥的心灵美。再让学生再来读一读第六节,充分感受嫦娥奔月的壮美。这两点,我在本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不足之处,我感觉朗读训练有点少。
29嫦娥教学反思篇4
嫦娥的故事流传了千年,版本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嫦娥奔向了月亮,与她的丈夫后羿遥遥相望,不能携手共白头了。
我们苏教版所选择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主要讲了后羿射日以后,名声大震,奸诈贪婪的逢蒙拜在了他的门下。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升天成仙的药,因为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仙药藏在了百宝匣里。逢蒙一心想升天成仙,于是趁后羿出门的功夫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机智勇敢地与其斗智斗勇,当逢蒙快要搜到仙药的时候,嫦娥一口吞了仙药。从此,嫦娥与后羿只能人间天上相互凝望了。
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并精读后羿射日的部分。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剩下的段落,即嫦娥奔月和想念嫦娥的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伊始,我引领学生复习了后羿射日的部分。先提问,嫦娥奔月的原因是什么?接着让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的一到二自然段,读过以后,总结后羿的特点。在简单的复习过后,学生对后羿的特点如数家珍:力大无比、神勇无比、为民除害。
由后羿这个人物形象,引出了他的妻子嫦娥。让学生默读课文的三到七自然段,想一想: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静思默想最能出真知,学生很快找出了嫦娥的特点:美丽善良、机智勇敢。我直接将善良和机智板书在了黑板上。那么她的善良体现在了哪里了?全班交流时,学生大多能够找出“接济”的那一个句子。“接济”这个词可以说是全篇的重点词语,这个词直接点出了嫦娥这一人物形象。所以,教学中,我在“接济”这个词上下足了功夫。先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接济,不急于解释词语。接着用课件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完成:有人没有粮食了,嫦娥会();有人冬天没有棉衣穿,嫦娥会();有人没有钱看病了,嫦娥会();……通过填空,我告诉学生,这种在物质上的帮助叫“接济”。通过这样的练习,一个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嫦娥形象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中。
那么,嫦娥的机智勇敢又体现在了哪里呢?我让学生先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画出能体现逢蒙奸诈贪婪的句子和词语,从逢蒙的语言和动作来入手,体会这个人物的特点。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表现的呢?文中用了一个词语,当学生找出“周旋”后,我引领学生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精读文本。先读书,再表演,然后进行评价,在这读演议中,学生认识到了嫦娥的机智和善良。
嫦娥奔月的段落是全文的重点段,在课本的第54页配有课文的“巨”幅插图。插图上,吃了仙药的嫦娥裙裾摇曳,飞向了月球。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这一场面。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自己读后的感受,是什么?“好”、“棒”、“美”等字飞出了学生的口中。教学中,先理解“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放慢语速、美文美读,体会嫦娥奔月的美。读过后,指导看插图,揣摩嫦娥奔月时的心情。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感悟得较为深刻和准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主要写了后羿焦急地寻找追赶嫦娥的细节。读过课文后,我出示了表达思念之情的古诗词,让学生配乐朗读。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我选择的本课的写话内容为:“嫦娥啊,真想对你说……”让学生联系前文的“接济”的情景、“周旋”的场景、“凝望”的场景,然后写一写自己想说的话。
总结课文时,为了升华文本,我设计了这样的结尾:深情地齐声呼唤嫦娥的名字。
回顾整篇课文的教学,我感觉本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进行有效的学法迁移。在接触了“嫦娥”这个人物形象时,我先让学生默读,然后画出相关的词语,体会其性格特点。在接触“逢蒙”这个人物形象时,我又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后来想一想,学习该段时,应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本段,提高自学能力。
课上完了,嫦娥的美丽善良、机智勇敢的形象也印在了学生的心上。总的来说,这篇课文的教学是成功的。
29嫦娥教学反思篇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说话表达能力的好教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能基本说出故事的主要梗概。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如何理顺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2、读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提示:“济”是多音字;“诈”是翘舌音;“蒙”是后鼻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想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2.指导要点。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课文情境中体会课文关键字词的作用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课文的具体语言来体会三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能辨别美与丑,善与恶。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来辨析各人物的特征,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的品质。
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对策:扣住文章关键语句,让学生仔细品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贪( ) 辉( ) 奸( ) 值( )
贫( ) 挥( ) 纤( ) 直( )
3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4、仿写:第六小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课文情境中体会课文关键字词的作用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课文的具体语言,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指导复述课文
对策:让学生事先交流复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1、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找出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
三、指导复述课文
1、讨论方法:
(1)要用讲故事的语调让学生读课文。
(2)回忆段意,编写段落提纲。
(3)依据提纲复述。
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4、自由练习,同桌互说。学习评价。指名学生先进行复述和评价的示范。教师必要的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用适当的语调进行。
5、小组尝试复述。进行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合理的评价。
6、指名演复述。
四、作业:
小报:关于月亮。
板书设计
嫦娥奔月
后羿:力大无比(登上 运足 拉满)
为民造福(除害)
嫦娥:美丽善良(经常接济、为民吞药)
勇敢机智(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下)
逢蒙:贪婪奸诈(假装、手提、迫不及待、威逼)
29嫦娥教学反思篇6
这是一篇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所以,内容方面不需要再花太多时间去理解,我把重点放在品味人物性格特点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从关键词句中读出人物的特点。
课文的开头写了后羿射日的情景,学生从“运足气力,拉满神弓”中读出了后羿的英勇无畏,从后羿的语言中读出了他为民造福的可贵品质。读完之后,我又让学生演一演这几个动作,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接下来,讲到了逢蒙这个“奸诈贪婪”的人也拜在后羿门下,给下文埋下了伏笔。嫦娥美丽善良,在这里,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还为大家做过什么。由此,学生对于嫦娥的善良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接下来的一部分是这篇课文的高潮。逢蒙这个人的“奸诈贪婪”也在这一部分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让学生说一说他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儿,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从文中找出依据。我又让学生进行补充想象:逢蒙和嫦娥周旋时,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够进行一定的想象,有的语气模仿得很到位,还加上了动作。我又让学生想象善良的嫦娥奔向月亮的时候,又可能在想什么,会说什么。
有了前面的充分的想象练习,给课文的空白处进行了充分的补白,再接下来的演一演环节中,学生就能够把自己的语言融入到故事表演中。而且这个故事本来就是大家熟悉的,所以很快就可以做到不看书,自如地进行表演。虽然在小组练习中,学生非常起劲,但是一到要上来表演的时候了,几乎没有学生愿意上来给大家表演。第一个举手的学生是平时几乎不举手,学习成绩也很一般的学生,我给了他两次掌声,虽然很多地方表演得不到位,我给了他充分的肯定。后来,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还为了争抢一个角色而比赛般地比谁举手举得高,表演的质量也一次比一次好。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同学都可以直接进行课文复述了。
29嫦娥教学反思篇7
?嫦娥奔月》是一篇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在上这一课时,学生们精彩的回答让我也有了收获。
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力大无比后羿、美丽善良的嫦娥、奸诈贪婪的逢蒙。在分析逢蒙这个人物的特点时,我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并作一些简单的批注。
孩子们低头默读,在课本上做着不同的记号。然后请了一些学生来进行交流,大多数孩子都找到了“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等这样的词句。就在我打算把他们的思维给收回时,王雪仍高举着手,“也许她还有不同的意见吧。”我心想着,就请她再继续谈:“‘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中的‘弄’字也可以看出逢蒙是个贪婪的人,因为我们一般都是说得到一样东西,这个‘弄’字就说明逢蒙的手段不正当。”好一个“弄”字!多会读书的孩子,这么一个字也被她发现了,我作为一个老师却没有她读得那么深入。“你真是会读书,是呀,一个弄字就把逢蒙的居心给写了出来。单独看这个弄字好像不是什么好词,但放在这句话中真是用得太妙了。只要能把意思准备地表达出来,它就是一个好词。”
“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唐丽婷又找到了“闯”字。还有的孩子找到了一个侧面的描写,从嫦娥的心理活动:“让这们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可以看出,嫦娥一眼就看出逢蒙是个贪婪的人,可见他平时也是非常的贪婪……孩子们的交流达到了一个高潮。我想他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样的表达才称得上是“好词佳句。”
教学的设计不光要读好教材、有好的教学预设,更应很好地抓住课堂中的生成,只有抓住了这样的教育契机,那才是对孩子的更好的教育,孩子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更深入心里。抓住了这样的教育契机,那就是对孩子的一个更好的肯定。
29嫦娥教学反思篇8
?嫦娥奔月》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这是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同学们很喜欢。在《嫦娥奔月》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想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真诚地欣赏学生尚为幼稚的'叙述方式。师生在交往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读、想、议”展开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整堂课主要围绕“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这道课后习题来对文本主旨进行挖掘。对这个题目学生都能围绕课文中对嫦娥的描写来说。学生们有的说“嫦娥这么善良,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她心肠多好啊,所以乡亲们想念嫦娥”;有的说“嫦娥机智勇敢,她巧妙地和逢蒙周旋,为了不让逢蒙得到仙药害人,她吞下仙药和后羿永远分开了,她令大家敬佩,因此乡亲们都非常想念她。”……学生这些多元的解读,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让人物的内心更加丰富、更加饱满。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就是体会嫦娥与逢蒙的人物特点。在整个过程中,我一边不断地赞赏学生独特性并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一边引导学生将叙述完整化、准确化。师生之间弥漫、充盈着一种精神氛围,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9嫦娥教学反思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