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教学上得到更多成长,我们必须将教学反思的写作重视起来,出色的教学反思可以让老师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高中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口语交际五教学反思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口语交际五教学反思篇1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使这些目的得到落实,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呢?我建议在创设情境双向互动交流中进行课堂教学。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通过形象课件、图片或是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为学生进入交际训练创设愉快和谐的浓厚气氛,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2、创设情境,双向互动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权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只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可以点拔,引导,当然无形中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拓宽双向交流的,从生生到师生,让学生在一个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中进行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
3、在情境中拓展创新,活动延伸。
在良好积极的情感感染下,课堂上不再是一堂死水,而是“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听、说、问、议、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观点,吐点新见解。说一点,哪怕是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的话。水到渠成地开动脑筋,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的发展。再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所进行的口语交际向课处更广阔的空间延伸与拓展,可以跟爸爸妈妈说说,可以和好朋友说等;学以致用,让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具体的落实,在情境的创设,动态的交流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在不断的归纳、体验中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口语交际五教学反思篇2
今天我刚上完第8册口语交际一:推荐或自我推荐。我参考了教参上的案例在提出班里同学谁适合担任班委这个问题之前让学生考虑我们班现在需要那些班委?
学生发言了,首先出炉的是“和平委员”,原因是开学这段时间课间疯打的不良风气又悄然抬头了。说实话,作为老师我也发现确实需要这么一个管理者,但还在酝酿。但学生早想到我前头了,我甚是欣慰,他们更加有责任心了。学生随后的发言更是让我一直沉浸在感动、愉悦之中。“安慰委员、新闻主播、开心委员、开创者”这些我在以往任何一次班委推选上都不曾出现的职位在我们班闪亮登场了!说到设置新闻主播的缘由,孩子们侃侃而谈,“现在老师不是每天都让我们记录几条有价值的新闻吗,我建议让陈奕源当我们班的新闻主播。他既严肃而又不死板,还知道很多趣闻,语言活泼能将枯燥的新闻播得有滋有味!“这让我想起在湖南卫视看到的晚间新闻主播,确实与中央台的新闻相比,看了后让人轻松。”而“开创者”其实就是负责开门的同学的美称,原本我已安排了一个学生,而学生们这次多人推荐了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孩子。这个孩子性格内向,各方面表现一般,我曾多次寻找机会表扬锻炼他,希望他能变得大方自信一些,但效果却不明显。学生说到选他的原因自然是他每天都来得最早,说到这我不觉一阵脸红,有句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由于我的高高在上没看到长期以来他的这一表现,也许长期以来他的自信也就总是差这么一点点的肯定。我当即采纳了学生的提议,并给了这名新增的“开创者”一个微笑,大家发言时他低垂的头此刻终于抬起来了!
一堂课下来,我想“以人为本”不就是这样吗?尊重学生的意愿其实更多的不是也尊重了自己吗?我感谢我真诚的学生们。
口语交际五教学反思篇3
口语交际课对多数老师来说是一节挑战课,因为要上好口语交际课,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说,课堂上学生不愿表达,不会表达是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公开课上没有人敢于去挑战它。可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越觉得难做的事越应该成为我们研讨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艺术。
在选择这节课前我已为学生安排了此次口语交际的预习任务:1、收集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2、走进金秋,和家人、伙伴做最喜欢的事,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与大家分享快乐。由于学生做了充分地准备,因此课堂出现了许多纷呈,孩子们不但能把自己所做的事:如捉蛐蛐、摘果子、捡树叶等有序表达,还有学生将自己捡树叶做的项链、标本、贴画带入课堂,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秋天带给我们的快乐。从这一点也说明了,只有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预习任务,学生才乐于去做,在实践中感受快乐的同时,积累了素材,今后的表达、交流、写作就不怕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这也正验证了叶圣陶老先生的话:
课堂设计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达到了由句到段再到篇的口语训练目标。课堂我设计了四大环节:一是回顾课文,悟秋之美。学生通过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用一句话概括秋天总印象,整体感悟秋天的美丽。二是走进画面,品秋之韵。课件展示秋天图片,在配上美妙的音乐,学生似乎漫步金秋之中,看到了天空、田野、果园、花园不同的景色。然后将画面变成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品味秋之韵。学生在表达时,虽是只字片语,但句句都体现了秋天之美,秋天的特点也尽显眼底,积累的好词佳句也充分得到了利用,教师将学生的一句句优美的语言归纳,一幅幅画面便展现于眼前,由整体感知的一句话上升到了一段优美的话,学生的表达能力不知不觉已得到了提升。三是走进秋天,享秋之乐。学生理顺自己所做的事情,在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孩子们已能有序说出做这件事的过程,表达自己的开心、快乐。四是放眼秋天,绘制秋之画。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秋天绘制成美丽的图画带进课堂,记下秋之美。课堂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学生的表达步步为赢,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学生们学会了倾听,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堂是孩子们展示的平台。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说、评,感受表达的快乐,学习的快乐。为了给学生表达的信心,评价的勇气,我不忘教师的主导地位。在第一位学生表达之后,我有意识的点评,表扬精彩之处,补充不足,学生在我的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表达的方法,评价的技巧。然后在方法地引领下,学生说,师生评,小组评,在评与补中,使语言越来越精彩,快乐之情溢于言表。真正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宗旨。
当然这节课结束我也感到了一些遗憾,那就是最后的整体评价。虽然选出了最佳小组,最佳汇报员,最佳点评员,也给予了奖励,但我认为,鼓励应面向多数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也能感受到表扬的快乐,从而有了课堂展示的兴趣与欲望。可我这节课奖励面太小,课后我对此进行了弥补,首先对每组选出的汇报员每人一颗桃心,对课堂汇报的同学每人一颗星。以此来实现对全体学生的激励,让他们能感受到学习并不难,只要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相互学习,一定会有长进,从而在课堂上愿读、善思、能说、会学,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口语交际五教学反思篇4
课堂教学应该以情景教学活动为主,让情景活动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低年级的口语教学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要让口语教学走入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感受。有了感受才能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以促进口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口语教学要有别于语文的其他教学,如:有别写话的教学。我们的老师常常把口语教学与写话教学混为一谈。因而常常拔高了教学的要求,让学生感到茫然难以接受。低年级口语交际只要让学生做到"学-讲-听-看-简要讲述-交谈-发表意见"就行了,并不要求写。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
要把握好尺度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目标不可过于整齐划一。
目标过于整齐划一会忽视了学生的口语发展的差异。由于学前学生的个性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发展不平衡。如:有的学生喜欢讲述具有生动、有趣的图画,而且说得生动有条理。有的同样的画面,学生原意寻找与众不同的讲述方式来讲。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讲述,几句或几个故事。有的学生则几句都说不清。因此,我们不能过于同一的要求学生达到一样的目标。
二、口语教学应让全体的师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要让口语教学得到提高的途径是实践。老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提供自主的实践空间,交际情景空间。老师帮助学生在这空间中自由的发挥。老师可帮助学生创设话题。这话题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同时做到有话可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不被压制--即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开放式的,适应全体学生的实际要求。如:我们可以请学生讲一讲图画画面,学生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必限制于什么比较抽象的"景物"。
三、口语教学要以学为主,注重基础,强调发展。
我们老师在指导口语交际过程中应大力鼓励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开放。学生在自由表达中涉及了全面观察,完整表达,还有观察有序和表达详细,观察仔细。如果我们老师预先制定单一的目标要求来要求学生,会压制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力。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正常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表达开放外,老师自己本身也要开放。让学生自己互相听一听,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这样在互相评价的过程这互相学习,接受丰富的信息,充分发展创造了语言规律。促进了口语教学的进程。
四、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多项交流和倾听习惯是很重要的。
多项交流形式和倾听习惯是口语教学的关键。以上那个开放,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到"学生讲-老师评"的单项联系的形式。一人讲-大家听-大家听-大家评。一人、大家都有收获。从而实现口语交际与传统的说话教学的转变。由于信息来源的丰富信息量的增多。倾听、互动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老师在组织口语交际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口语交际五教学反思篇5
口语交际训练是一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看书习惯为内容的练习。交际的对象是全班同学,交际的方式是“讨论”。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讨论后分小组汇报,让学生分别扮演了图上读书姿势不正确的三位同学,然后由同学来劝说他们,有的说:“李明,躺在床上看书光线很暗,看起来吃力,眼睛可辛苦了,快坐好看书。”有的说:“张强,边走路边看书,一不留神会出危险,快把书收起来。”有的说:“王江,看书要保持一尺远,书拿的太近会伤害眼睛的。”
同学模仿书上小朋友的姿势,让其他同学进行劝说,来改正不良的读书习惯。我又进行拓展,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的读书姿势呢?孩子们兴致很高,有的说:“在公共汽车上看书也不对。”有的说:“边吃饭边看书。”有的说:“在太阳光下看书。”我随即问:“有这么多人不注意看书的姿势,你想怎么帮助他们呢?我来扮演一位在公共汽车上看书的阿姨,谁来主动劝说她不要在车上看书。
”学生有的说:“汽车太颠了,坐车看书伤眼睛,要保护眼睛哟。”有的说:“在汽车上看书,如果遇到刹车,会很危险。”最后扩大了训练面,同桌两人,一个表演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的读书习惯,一个同学来劝说他,这样,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得到了熏陶,明白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口语交际五教学反思篇6
这是一则关于生活话题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围绕“广告”话题练习说话。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商品或公益事业的常见形式,在我们周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广告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
口语交际课的目的是人人参与,提高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自己也做了相关的课件。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观看他们熟悉并且喜欢的牙牙乐的广告视频,然后出示一些常见的广告图片和广告语,让学生走进广告。其次,让学生们围绕“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最不喜欢的广告,广告内容以及理由。”这三个问题进行说广告,让他们对广告语的特点有个鲜明的认识。最后,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一条广告或者为美丽的校园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设计好了以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并推荐好的和大家分享,让孩子们在多种交际活动中,学习、倾听、表达和交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纵观整堂课,学生基本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做广告的过程中,学生也尝试了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尝试了为美丽的校园设计公益广告,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似乎得到了培养。但是,一堂课下来,我却感觉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并未体现出口语交际的功能,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本堂课上无法有效的实现。首先,导入时,我没有很好的利用一些有趣的广告视频和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说广告时,匆忙的提问学生站起来说广告,没有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应该让学生自己先练说,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再让学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广告是让他们对广告语的特点有个鲜明的认识,可是,在听完学生说的广告后,我没有能及时、准确的总结,甚至过于牵强地拉着学生跟着我的设计走。这点是非常不可取的。
在做广告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还没有能抓住广告语的特点为其喜欢的商品或者校园量身定做广告语,语言运用比较缺乏。同时最关键的是,我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到位,没有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因此,课堂中学生仅仅停留在回答问题,这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而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中的交际能力、应对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确实值得我思考,口语交际课应让学生不仅会听,会交流,还要学会灵活的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快改正自己的这些缺点,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口语交际五教学反思篇7
使用新教材的第二年,仍然改不掉固有的对教材的传统认知,总是重讲解,轻表达,忽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拿本册数第一次口语交际来讲,教学目标是:以身边的环境问题为例,围绕问题发表看法,能对破坏环境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对生活中破环环境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口语交际”教学时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如发现问题,搜集资料,针对问题思考解决办法……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和同学们讨论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时,我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好在哪里,激发了学生的交流兴趣。
不足之处
1、在讨论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喜欢交流的同学会占据很多表达时间,性格内向的同学,很少参与交流。
2、个别学生的关注点过于细微,总一味地否定别人,对他人的意见缺乏欣赏的态度。
3、每个小组的`10条建议应该用更正式的方式整理出来,张贴在学校里。这样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有效起到环保的作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思考的价值。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教学“口语交际”时,先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成果加以整理,谈自己在课外的收获,然后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并形成书面稿。在小组内认真地讨论交流,讨论时互听互改,互相修正。最后以宣传海报的形式展示在教室或者校园内,让语文真正与生活结合起来。
口语交际五教学反思篇8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受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它具有思维的及时性、时间的突发性、情境的特定性、能力的综合性等特点。口语交际的这些独特性使之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着迥然不同的教学策略。我在“劝说”这一口语交际课中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真实情境策略
口语交际使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只有给学生提供尽量真实、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才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比如,教学伊始,我把孩子们不乐意做卫生的情绪放在一段录像中表示出来,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支点——这分明就是自己的生活写照呀!想说的情致一下就被调动起来。
二、换位角色表演策略
正如一句话所说,以心换心才能真正体会当局者的心意。因为个人角色的固定性,很多时候不能从其他角度着手考虑和思考问题,设计换位角色表演的环节,更有利于进一步体验心理,更好的进行话题劝说。
三、及时评价策略
如果只有纯粹的表演和表达,那么观众的作用就没有很好的得到发挥,参与表演和表达的孩子在没有得到他人肯定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有更积极向上的表现。所以,及时评价既是教学分工的需要,更是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我们尤其要引导学生在倾听、观察他人的表达、表演后进行评价----进步的方面进行发扬,不够优秀的方面鼓励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让最多的孩子得到进步。
口语交际五教学反思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