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契机,有助于优化未来的教学规划,反思与总结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松鼠的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松鼠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教学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松鼠),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了?你们喜欢和小松鼠做朋友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松鼠的知识?
2.学生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
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教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
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小组合作识字:如、以。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互相提醒,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文:这篇课文应找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请六名同学来逐自然段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
3.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小松鼠多高兴啊,怎样才会把小松鼠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
4.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如果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未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读一读,演一演
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学生个性化,也避免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五、巩固识字
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朋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
六、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小松鼠的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训良、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自读课文,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4、与《鲸》对比,体会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学案教案一、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正确读记课后生字及目标1中的词语。
⑵自由赛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理解“漂亮、驯良、乖巧”的意思;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自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几方面介绍松鼠漂亮的特点,作者都运用了()说明方法。
4、自读第二自然段:
⑴按“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把第二自然段分为两层。
⑵作者从“活动范围在树上不在住宅区、活动时间在晚上不在白天说明松鼠()(),突出它()的性格特点。
5、自读第三自然段,作者从()()()()()几方面介绍松鼠乖巧的特点,作者都用了()说明方法。
6、自读第四自然段。作者从()()()()四方面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说明松鼠(),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7、讨论:
与《鲸》比较,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鲸
介绍形体特点,生活习惯。简单朴实准确松鼠
介绍外貌、性格、行为
8、交流“鲸”的课外资料,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初步了解松鼠漂亮、乖巧、训良、讨人喜欢的特点
1、“驯良”什么意思?试举例说明。
2、“乖巧”什么意思?试举例说明。
3、找出“漂亮、驯良、乖巧”对应的自然段。
二、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松鼠漂亮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三、指导阅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松鼠“训良”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四、指导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五、指导阅读第四自然段,深入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五、合作学习,对照异同,探究写法
六、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小松鼠的教案篇3
a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和小松鼠的情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和小松鼠的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勾出生字、词,标出段落序号;查阅有关松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大家喜欢松鼠吗?为什么?有一个人捕捉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那只松鼠命运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那只松鼠(板书)。
2齐读课文题目,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或读得不好的地方,师生共同评议。
3出示生字、生词或短语卡片,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拼命逃窜”、“蹑手蹑脚地过去”、“活泼伶俐”、“随身携带”、“小俘虏”、“抗拒”、“乞求”、“触电般地缩回”
4你记住了哪些字词?怎么记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5再读课文,想想刚才的那些词和词组在文中该怎样理解,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指名回答。)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1~3段。
①读读文中写“我”捉松鼠的段落,勾出描写“我”神态、动作的词以及松鼠四处逃窜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②指导朗读第3段。
③如果你是这些四处逃窜的小松鼠中的一只,你会想些什么?
2学习第4段。
①假如你是被捕捉的那只小松鼠,你会想什么?会有什么反应?(指名说或表演。)
②指导朗读,自由读,想想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
3学习第5、6段。
①从“触电般地缩回”、“望”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为什么如此惊讶?
②从“咬咬牙”、“放”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为什么不舍?(联系上下文。)
③指导朗读第5、6段。
4你怎样理解“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说不出”:因为从情理上讲,好不容易捉到的松鼠,又是我非常喜欢的,没有理由放。“非这样做不可”:因为我实在不忍心让小松鼠从此孤单、忧郁地生活。
5学习第8、9段。
①说说你对这个女儿的看法,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②指导朗读写女儿的句子。
③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这句话中,“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是什么?“落地”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四、总结全文
文中的“我”和“女儿”是怎样的人?
五、指导积累
抄写、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六、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完成《同步练习》作业。
附:板书设计
b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蹑手蹑脚、逃之夭夭、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文中的关键词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学会尊重生命。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
揣摩父亲的心理,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松鼠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启思
1出示松鼠图片,板书“松鼠”。提醒学生“鼠”的书写注意事项。你喜欢松鼠吗?了解它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学生交流,了解松鼠。
2听到大家的介绍,我觉得松鼠十分可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那只松鼠》,板书“那只”。
3齐读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师归纳问题。(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那只松鼠怎么了?那只松鼠在哪里?)
二、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读课文,自主识字。
2认读词语:惦记携带俘虏抗拒乞求缩回逃之夭夭活泼伶俐可怜巴巴高楼大厦毛茸茸蹑手蹑脚密林深处得意忘形稚气未脱饱含深情
三、速读,初步把握
主要内容围绕着那只松鼠,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逮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
四、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松鼠的活泼伶俐学习逮松鼠这一部分
1读1~3段,用“”划出描写松鼠的句子,在被逮到以前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
2交流:读自己勾画的句子,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抓住描写松鼠外形和动作的词句,感受松鼠的活泼伶俐。指导学生用轻快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3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捉到松鼠;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学法:联系生活实际或做动作理解“蹑手蹑脚”,联系上下文理解“逃之夭夭”等词语。)
4那样机敏活泼的松鼠,父亲用网袋总算网住了一只,此时,父亲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这只松鼠的命运如何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五、作业
1?工整、美观地书写生字词。
2?用“蹑手蹑脚”、“逃之夭夭”等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在被捉到之前,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捉到松鼠的父亲心情怎么样?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一)学习放松鼠这一部分。
1捉到了松鼠,父亲异常兴奋,而此时的小松鼠呢?勾画描写松鼠的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思考:此时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指名读,谈感受。引导学生猜测松鼠在想什么,会说什么。句子:“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绝望是对失去生命、失去自由的极度恐惧;抗议是指责作者的做法不对;乞求是希望作者能放了它,给它一条生路。这时的小松鼠又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呢?有感情地齐读。
2面对这样的一只松鼠,我是怎么做的呢?感情朗读第5段,用“?”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体会父亲此时的心情。
3最后我是怎么做的?你从“咬咬牙”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4这时的松鼠又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呢?“我看着它……”恢复自由后的活泼、开心。
5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父亲放了松鼠后的心情的?虽然父亲不能说出放松鼠的原因,但在父亲心中,他早已想清楚了,早已做出了决定,因为他是一个关爱动物的人。
(二)学习惦记松鼠部分。
1用引读的方式学习第8、9段。第8段,体会父亲的心情,抓住女儿的语言感受她善良、美好的心灵。(相机理解“得意忘形”的意思。学生用稚嫩的语言体会女儿的“稚气未脱”。)第9段要读出如释重负之感。
2读写结合:老师深情地点拨: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己,把小松鼠放回了大自然。虽然女儿的心愿没能实现,但是女儿不但没有责怪父亲,还深情地关注着小松鼠的命运。如果这父女俩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先写下来,再在班内交流。
3带着敬佩的感情读一读。三、总结,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搜集资料搜集“关爱动物、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资料(故事、图片等),在班内交流。
附:板书设计
18
那只松鼠
逮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
小松鼠的教案篇4
设计理念:
人教版义务课程规范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在本课的设计中,俺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注重识字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规范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告诉俺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使同学有这样的愿望,俺觉得识字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在教学设计中,俺设计了这样几种形式,首先是小组交流识字情况,然后小组把好的识字方法推广到全班。在巩固识字阶段,俺设计了摘苹果游戏,最后围绕课文内容自编了一首带有本课生字的儿歌。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同学识字的激情,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同时学习中也加入了合作学习,让识字在游戏中完成,让知识在合作中渗透。
(二)注重在合作学习中朗读与感悟
人们都知道“一千个观众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阅读文章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是教师应掌握住的。要为同学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同学大胆起来发表意见,教师应珍视同学的独特感受,不要在刚入学不久,就把同学的独到意见扼杀在摇篮里。在教学设计中,俺只设计了教师的导语,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同学从读中悟,让同学参与评价。同时为加强小组的合作性,俺设计了每组辅导一名同学参与朗读竞赛,组织记者招待会让优胜同学谈体会,这样的设计不只练习了朗读,也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注重培养同学的观察与想象力
新教材注重了图文并茂,所以同学爱读。教师应充沛发挥图的作用,让同学仔细观察,透过观察了解文章内容,透过文章内容想象文章以外的内容。教学设计中,俺让同学观察第一幅图,引出“格外”一词,引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引出松鼠高兴的心情,观察第二幅图,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语”,从而激发同学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
(四)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教学设计中,俺还设计了续编故事和了解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这实际上是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一、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认知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生、里、果”,能自俺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根据自身的体验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感。
3在读文中交流自身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以此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
4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乐于与同学、老师分享续编的故事,培养专注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
认知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练习朗读,激发同学观察的兴趣,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
三、学习辅助手段
生字卡片,两盆盛开的鲜花,课前让同学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课件一:秋景;课件二:小松鼠蹦蹦跳跳来到园中;课件三:隐现花生埋在地里的情景。
四、学时布置:
两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出示课件:秋天的景色,树上挂着一些果实)问:小朋友们,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年中的哪个季节,你知道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实都幼稚了。(演示课件:小松鼠蹦蹦跳跳来到园中)小松鼠也来到了园中,它想干什么呢?(出示课题:16小松鼠找花生)
3(指向“找”、“生”)谁来认一认这两个字?(先指名读,再齐读)
4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说一说故事内容。(不需要说得很完整。)
三、识字读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你不认知的字勾画出来。
2大家一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请教一下,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把小组里好的识字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4在小组里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谁勇敢地来试一下,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当评委。
6同学评价,相机正音,对个别长句子老师作示范。
四、看图读文
1出示两幅插图,自身读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2同学读课文并找出图的对应段落。
五、朗读感悟
1让俺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些什么?
2让同学明确图中花生花的位置,问;课文中是怎样写花生花的?找出句子读一读。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3出示“鲜艳”一词,指名读。课文里指什么鲜艳,鲜艳是什么意思?(颜色明亮而好看)
平常俺们还可以说鲜艳的什么?(同学举例,如:鲜艳的红领巾,鲜艳的花朵,鲜艳的衣服等。)
4(拿出两盆盛开的鲜花,一盆放在灯光下,一盆放在远离灯光的地方)放在灯光下的鲜花怎样?出示格外一词,是什么意思?(更加、特别)
多美的花生花呀,出示句子: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谁来美美地读一读。(突出金黄色、格外)
6花生地旁边的小松鼠和鼹鼠在说什么呢,谁来扮演小松鼠,谁来扮演鼹鼠。
7老师引读:小松鼠很高兴,他想:
8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俺们来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你可以读给同桌的同学,也可以读给你的好朋友,还可以读给老师听。
9俺们来扮演一下这两段的内容,好吗?学习小组开始行动吧!
10同学上台扮演。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生、里、果”,这三个字里,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看老师写“生”字,提醒同学竖在竖中线上。
3让同学比较“里”与“果”,同时介绍识字方法。
4老师范写“里”,同时介绍:在写这两个字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里”字先写“日”,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
5(出示三个写在田字格里的“果”字,其中两个字的.撇、捺不够伸展和均衡。)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美,说出理由。
6老师范写“果”。同学评价。
7让俺们一起来写一写,每个写两遍,你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8同学写字,教师巡视,注意同学的写字姿势。
9展示同学的字,为写得美的字贴上小红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2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一些写有生字的苹果。把同学分成三个大组,每一组一个果篮,找出你认知的生字正确认读后放在果篮里,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看图、读文、感悟
1出示第二幅图,请你仔细看花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松鼠的表情怎样?出示“奇怪”一词,齐读。
“奇怪”是什么意思?(不明白、不理解)小松鼠为什么奇怪?
3(出示句子: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谁来读一读。
4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
5再继续指名读。
6这时候小松鼠说了一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7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旁边有其他人吗?那他是对谁说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出示“自言自语”,同学认读。
8怎样表示自言自语呢,谁再来试着读一读小松鼠的话。
9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
10再继续指名读。
11小松鼠不知道花生到哪儿去了,你能告诉他吗?(同学可能会说真的被人摘走了,也可能说花生没有结果,还可能说花生的果实在地里等,要让同学充沛的说。)
12那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让电脑来揭密。(演示课件:花生果实在地里)
13故事有趣吧,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朗读出来吧!同学自由朗读。
14小朋友们新星擂台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每一组辅导一名选手参与竞赛,每名选手只选其中一段进行朗读,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始行动吧!
15学习小组练习朗读。
16朗读擂台赛开始。
17召开记者招待会让擂主谈体会。
三、发挥想象续编
1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试一试吧!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2能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3指名上台讲。
四、复习巩固新字
1认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儿歌:
大树旁边种花生,小小松鼠每天等,松鼠自言自语说,
花生开花格外艳。许多天呀过去了,花生被谁摘走了?
花落却不见结果。松鼠俺来告诉你,
花生的果在地里。
2完成课后练习“俺会读”
聪明的小朋友,你还会读这些词吗?开火车认读,如遇同学卡住时请其他同学当修理工来修理,再认读一次,然后又继续。
五、自由练写生字
同学自身选择写哪一个,自身决定写几遍。把自身认为写得美的字贴在学习园地的“俺会写一手好字”里。
六、课外拓展天地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可以把自身续编局部加进去。
2问问家长或看看其他书,俺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地里?
小松鼠的教案篇5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扫除字词障碍,熟悉课文。
2、学习理解词语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
小朋友,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小壁虎借尾巴》,还记得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吗?小壁虎后来借到尾巴了吗?它为什么没借到尾巴?
2、出示松鼠标本,启发说说:
这是什么?松鼠的尾巴怎么样?
[板书:毛茸茸]
(解释意思:毛细软,又多又密的样子)
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思考:
松鼠尾巴有哪些用处?
2、自习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2)划出课文中的新词,读一读,然后按“课堂练习”-2的要求,照样子查字典理解下面4个词语的意思:
收拢跳跃无影无踪顶用
(3)自由读通课文
(4)想一想:
读了课文,自己有哪些疑问?
三、检查自习效果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组织交流自学生字新词情况,随机指导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注意借助于“课堂练习”-2的例题)
3、组织交流“课堂练习”-1
4、组织提出自习中遇到的疑问
四、导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朗读,启发思考并说说:
小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毛茸茸、大)[板书]
去掉“毛茸茸”,读读句子,与原句有什么不同?(注意引导通过比较句子,初步认识概括写和具体写的区别)
2、齐读第一节,要突出“毛茸茸”这个特点。
3、小结过渡:
小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非常惹人喜爱,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其实它的尾巴的作用可大哩!只要读读下面的课文就能知道了。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课堂练习”-5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学习课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尾巴的几种用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字词
2、分小节指名读课文
3、指名说说:
课文第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课文第二节
1、指名读第二节,启发说说:
读了这一节,你是否已经了解到了松鼠尾巴的用处?[板书:当笤帚]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事来写松鼠尾巴的这个用处的?
2、结合第一课时自习时提出的一些疑问深入学习课文(注意随机点拨引导):
“摊开”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笤帚就在你身上啊”这句话什么意思?
松鼠妈妈为什么“说完就出去了”?
3、指导朗读。
4、继续引导:
为什么在写小松鼠找到尾巴可作笤帚用时,用上“找遍全身、最后发现”这些词语?
为什么说小松鼠的尾巴是的笤帚?
5、引导归纳第二小节的意思,并齐读第二节。
6.小结过渡(略)。
[二]学习课文第三节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仿照学习第二下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提示:
可以采用读读、问问、议议等方法来学习。
2、组织交流小组学习的情况。
提示:可以围绕“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来交流。并随机点拨:
“跳跃”是什么意思?黄鼠狼为什么要爬上树?
“紧追不舍”是什么意思?松鼠妈妈是怎么教小松鼠脱险的'?
“安全”是什么意思?小松鼠为什么能安全地落到地上?(注意引导比较下面的句子[出示],继续认识概括写和具体写的区别)
小松鼠落在地上。
小松鼠安全地落在地上。
“无影无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松鼠能逃得无影无踪呢?
这一节说明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什么用?[板书:当降落伞]
3、小结(略)
4、组织朗读(略)
5、背诵课文第三节
(1)指导背诵(略)
(2)自由练习。
(3)指名背诵。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熟第三节。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习课文第四节;
2、练习用一段话说说松鼠尾巴的作用;
3、练习用“谁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第三节
3、指名说说:课文第二、三节分别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什么用?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引导:
这一节讲了小松鼠的尾巴可以派什么用场?
外边寒风呼呼地刮着,为什么小松鼠却感到很暖和?
3、引导归纳第四节节意(略)
4、组织齐读第四节
5、组织背诵第四节(注意指导)。
[二]学习第五节
1.范读第五节
2、启发说说:
“顶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它“真顶用”?
3、组织齐读,要求读出感叹的语气。
三、总结全课
1、总结谈话:
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组织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拓展训练
1、启发思考: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用处?
2、组织用“谁的尾巴可以干什么”练习说话。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练习”-1[填空]
2、用“安全”造句
六、课后作业
从课外读物上找到有关介绍动物尾巴的文章读一读。
小松鼠的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 小主持课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