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依据应扎根于心理学,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反思与总结的教案环节,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高中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做风筝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做风筝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回忆、交流、模仿自己与他人放风筝的精彩片段,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表现放风筝的动态和情景,会借用参照物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3.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放风筝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制作的美丽的风筝的图片。
2.学具准备:蜡笔、黑色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回忆与他人放风筝的生动片段。
教师:你见过哪些风筝?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
(二)观察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表达。
1.出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筝,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呀?
教师:风筝的颜色有很多种,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2.共同探讨表现风筝高飞的方法。
教师:怎样来表现抬起头来的人呢?怎样来表现高飞的风筝呢?
教师:示范画。
(三)指导幼儿绘画。
1.幼儿指导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幼儿借用参照物(如云朵、树梢、楼房)等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2.幼儿绘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师幼共同。
教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能表现我们放风筝时的愉快心情?
教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美工区,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活动中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生活,如看星星、升国旗等。
2.家园共育:家长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放风筝。
中班做风筝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称方法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风筝。
2、通过观察美丽的风筝以及教师的范画,明确自己的装饰想法,敢于用简单的图案装饰画面。
3、在绘画过程中能和父母相配合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活动准备:
1、风筝范画两张(燕子风筝、蝴蝶风筝),白色风筝面一张。
2、家长和幼儿准备卡纸、剪刀、记号笔等工具。
3、彩色蜡笔人手一盒。
4、悬挂网一张,并装饰有太阳云朵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说说:风筝上有什么图案,你喜欢哪个风筝,为什么?
二、和家长讨论制作什么样式的风筝,并合作剪出风筝的轮廓。
三、观察风筝,回忆学过的装饰方法。
1、教师出示风筝范画,引导幼儿欣赏并说说风筝上有什么?它是怎样装饰的.?(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的)
2、教师出示白色风筝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装饰风筝呢?你想怎样装饰。
四、师幼共同讨论,探讨多种装饰方法,。
五、家长与幼儿合作设计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风筝。
六、评价展示作品。
将制作好的风筝悬挂在网上,让风筝像在天空中飞一样。
中班做风筝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风车的制作方法,学会制作风车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彩纸
2、风车制作方法示意图
3、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幼儿猜是什么季节 教师说上面都画了什么上面有小女孩 白云 太阳 花朵 小草还有什么啊? 然后让给幼儿补充 幼儿回答还有风车 你们喜欢风车吗 这么好玩的大风车,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呢?这些啊 是风车的步骤 今天老师叫你们折风车。
二、老师教幼儿操作
1、风车制作方法示意图
(1)把正方形的纸对折 变成长方形
(2)把两条边对着中间的线折 折成长方形 问:小朋友像什么 回答:门 风扇
(3)上下两条边对折 变成正方形 现在我们的'大正方形变成了小正方形
(4)把正方形打开 上下两条边向中间的线对折 打??
(5)长方形的一条边 向上折 折到第一条线 再打开向反方向折 打??
(6)上边一条线向中间折 折成小房子的形状 下边同上
(7)把两边分开折2、教师再教一遍3、然后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与他们一起制作,给他们讲 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4、学习小风车折法。
师:小朋友都学会了折风车,折得又整齐又漂亮!
三、活动评价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请大家一起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个风车最漂亮。
中班做风筝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图案,对称地装饰风筝。
2、体验自己动手装饰风筝的喜悦和乐趣。感受对称美。
3、进一步提高对色彩美、装饰美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
空白风筝幼儿人手一只,水彩笔、油画棒、风筝图片若干、ppt课件、
实物风筝1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是什么?”(风筝)
师:“你们放过风筝么?喜欢放风筝么?我们一起来看看王老师带来的风筝和你们放过的风筝一样吗?”
二、出示实物风筝、图片风筝与幼儿一同观察,体验对称美。
1.师幼观察实物风筝,让幼儿说一说风筝上有哪些图案。
提问:“请小朋友看看风筝上有哪些图案和花纹?”(波浪线、圆形、椭圆形、、、、、、)
2.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提问:“请小朋友看看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翅膀,你们发现了什么?”
(图案,大小,颜色,位置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花纹叫做对称。)
3.观察风筝王国的风筝,进一步体验对称美和图案美。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风筝王国里还有哪些漂亮的风筝,好吗?”
“请你仔细观察,风筝上有哪些不同图案和花纹?”
1.中间有一个完整图案的风筝。(观察完整图案中的.对称)
2.利用同样线条、不同颜色间隔的风筝。(观察相同图案不同颜色的对称)
3.造型、装饰各异的风筝。(感知不同,启发创作思路)
三、出示一个空白风筝,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1.教师:“风筝王国的风筝各种各样,我们可以创作自己喜欢的风筝。”(出示空白风筝)
2.教师示范讲解,用不同线条和图案装饰风筝的翅膀。
教师:“你们看,我给风筝画好了一边的翅膀,那谁能告诉我另外一只翅膀怎么画呢?”(引导幼儿两边翅膀的图案要对称)
四、出示空白风筝,请幼儿装饰。
1.“老师的风筝画好了,它可开心了,这下她一定能飞很高了。小朋友们,你们一起来装作自己喜欢的风筝吧。”
2.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将画好的风筝布置在活动室内,共同欣赏评议。
分析:调整过的活动设计紧紧围绕“对称”这一主旨内容,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让幼儿赏析、感知,进而创作。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启发引导有层次,有重难点,幼儿非常清晰地了解了“对称”及设计中的“求异”。创作工具增加了油画棒后,幼儿的作品更有立体感,呈现出多样风格。
建议:装饰图案的介绍还可以从美术专业的角度,简要介绍单个造型和连续造型的使用,粗线条与细线条的间隔处理,排列的规律设计等,提高幼儿的赏析和创作能力。
中班做风筝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将风筝的不同区块分解为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
2.能进行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联系。
3.乐于用动作表现空间位置。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孔雀、鳄鱼、大象和小马的图片各一张
2.菱形格
3.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菱形图卡各一张。
4.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卡纸各一张。
5.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游戏:"我演你猜。"
(1)教师做动作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教师分别用左右手和左右脚做孔雀、鳄鱼、大象和小马的动作。)
(2)幼儿模仿老师用相应手、脚坐相应的动作。
(3)教师出示菱形格,把四中动物分别放在菱形格里相应的位置。
2.游戏开始。
(1)教师在菱形格的某个位置出示小动物图片,幼儿看到什么动物就对应某个部位做相应的`动作。
(2)慢慢过渡到只在菱形格某个位置打√,幼儿看到那个位置有√就做什么动作。即将菱形格相应的位置和动作建立起对应的关系。
(3)复习几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将√换成各种形状继续游戏。
(4)复习几种常见的颜色,再将图形换成颜色继续游戏。
3.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连线联系、
(1)教师交代题意并示范做题方法,请幼儿按照要求进行连线。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或没有弄清楚题意的幼儿。
中班做风筝的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我国是风筝历史最为古老悠久的国家之一,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了解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因此,我们结合民间美术教学,开展了《美丽的风筝》这一式综合性教学活动。根据本班所承担的`子课题《民间美术与各领域整合的研究》,我们在民间美术的教学中整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多个领域,让孩子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一些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
2。欣赏风筝,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美;
3。大胆尝试装饰风筝,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感。
活动准备:风筝起源的课件、风筝图片、用实物将教室布置为风筝展厅、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风筝,引出课题。
1、你看见了哪些风筝,都在哪里见过风筝?
2、小朋友喜欢放风筝吗?为什么?
二、观看课件,了解风筝的起源。
提问:
1、木头风筝为什么掉下来了?
2、现在人们都用什么材料来做风筝呢?
3、教师小结。
三、观看录像,欣赏活动风筝和立体风筝。
四、分组操作,装饰风筝。
中班做风筝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