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中需要包含分层教学的策略和差异化的任务设计,,通过多媒体运用的教案,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课文《秋天》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课文《秋天》教案篇1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欣赏短片,看完短片后告诉老师,短片为我们所呈现的是哪一个季节?看完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或者谈一谈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秋天的词语)
2、秋天是个非常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秋水长天,让人们感觉非常的舒服;同时,她也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实累累,秋桂飘香,让人们体味到收获后的喜庆。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也非常喜欢秋天,下面我们将要走进课本,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到底是怎样的。
二、整理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请教一下字典老师,并且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象和丰收景象)
2、出示生字。
a、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内容的?)
b、脚印儿稻穗儿蝉声儿牛儿羊儿红着脸儿(指导读好儿化音)
c、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路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理解“羊肠小路”“柔韧”“井井有条”的意思)
3、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走进诗歌中,想一想划一划,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4、(指名读诗歌)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
5、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些什么?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老师也诗性大发,想在这里吟诵几句。
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们看到金黄的稻穗……
你们觉得老师创作的怎样?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3、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情趣,饱含深情,我们就是通过这么美丽的语言理会到的文章的美,秋天的美。
四、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
2、我们知道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富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在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得整段内容充满生命力。
3、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高粱——这些能让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香,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这两个字就概括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课文《秋天》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1、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2、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3、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
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可看课件背,同座位互背,下课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
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⑴画画组:
画秋天。
⑵写作组:
写秋天。
⑶表演组:
演秋天。
⑷歌唱组:
唱秋天。
课文《秋天》教案篇3
【教材简析】
本课配有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蹈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作者以比拟的手法,简单几笔就把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和人民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表达了对秋天的景象和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图画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人民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感受秋天的美好。
2、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记生字,感悟课文,指导写“波、浪”两个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引入新课,出示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
(2)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合作识字。同桌互相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不会认的请教对方,相互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4、出示课件。
读一读,你发现了么?(“燃、勤”是前鼻音的字,“笼、浪、粱”是后鼻音的字。)
5、课件出示词语:灯笼高粱。
指导:“笼”、“粱”在上面的词中都读轻声。
6、吃瓜果游戏。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中的“我会认”和“我会字”的字按不同顺序分别藏在不同的瓜果中,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瓜果,教师点击鼠标,水果就翻出一串生字,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瓜果就“奖”给他。
三、感悟课文。
1、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4、小组合作。
(1)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其他同学听,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然后互帮互学,读好每个句子。
(2)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5、提出自己在读中弄不明白的问题。
6、配乐齐读课文,读出秋天的美好,读出人们的喜悦。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波、浪”两个字。说说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2、范写。
3、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背诵课文,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全文。
1、全文共有四句话,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试背。
2、齐背课文、指名背、配乐背。
二、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灯、作、字、苹、丽、劳。
2、给这些生字组词。
3、写字指导。
作:左窄右宽,注意“作”字右边的写法。
丽:上下结构,上边一横不要写断成两画。
劳:上中下结构。
4、学生在课本上描红。
5、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写后互相评议。
三、指导实践活动。
1、自由读“我会读”中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图画。
2、开火车读这四个句子。
3、课外实践活动指导。
(1)、讨论: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现秋天呢?
(2)、讨论后了解可用以下方式表现秋天:画秋天的果园、画秋天的田野、用落叶作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日记赞美秋天、唱赞美秋天的歌曲、读赞美秋天的`诗等。
(3)、课外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展实践活动。
四、作业布置
课文《秋天》教案篇4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的图画。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认8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用,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欣赏一幅秋天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身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果树上接满了成熟的果实,在果园旁边是堇色的稻田,稻子艘成熟了,红红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到秋天发生的变化)
三、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轻声地读以便,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带拼音读
去拼音读
男女生开火车赛读
并汇报记法
(在认度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和竟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象。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大屏幕)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泼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教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谁使秋天变得这么美丽?(勤劳的人们)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话。(指名读多人)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3、正是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换来了这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喜庆。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的读读吧。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即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教学时,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喜爱秋天、赞美秋天,学生发自内心去读这篇课文,真是声情并茂]
五、扩展活动
通过学习,你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下面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学生活动。(如,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
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这种形式新颖的扩展活动,学生积极投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抒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极大的发挥。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谈收获)
课文《秋天》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品味作者丰富的情感
(2)体会此首诗的优美的意境,揣摩此首诗的优美的语??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的关键的词语,这样有助于理解全诗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幻灯放映有关“秋天”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倾听克莱德曼的《秋日的私语》,然后让学生谈收听、收看的感受。老师总结:在一些人的眼中,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是哀愁,是离去,是忧伤,但是,秋天也是美丽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何其芳的
二、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就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后来又读了大量新诗,大学时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1938年以后,曾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他的作品大多收集在《何其芳文集》里。
三、听课文读音,初步感受此诗的意境。
四、细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子:
读了诗以后,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个非常优美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三节的中心内容?(学生发言后老师总结归纳:它们分别是—————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诗的优美,离不开关键词句的点缀。同学们,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告诉大家为什么写的好?(学生边发言,老师边总结)
第一节: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稻花香里说丰年”说的是对丰收的猜测,而这里则是对丰收场景的直接描绘。“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第二节,“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不论怎样,渔夫都是快乐的。
第三节:本节以问句出现,语言活泼多样。“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这几幅图画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第一节重在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第二节重在表现渔人的悠闲与自得的心情。秋天在作者的心中,就是这样的宁静悠远。第三节在前两节写景写人的基础上,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少女的微妙的情怀。秋天的景象写在她的眼中,秋天的梦想印在她的心里。
五、迁移训练:请同学们总结归纳有关“秋”的古诗词,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课文《秋天》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绘画活动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绘画出秋天的美,制作图册。
3、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关于秋天的景象。
活动重点:
用自己的方式绘画出秋天的美。
活动难点:
知道关于秋天的景象。
活动准备:
a4纸、画笔、水彩笔、油画棒、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诗歌《秋天的颜色》。
2、小结:共同回忆儿歌内容,并讲述秋天都有那些颜色。
二、基本部分
1、除了那些颜色,秋天还有什么呢?
2、秋天有哪些景色?(秋天大部分树叶渐渐变黄了,有的枯落下来了,只有枫叶红了起来)。
3、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棉桃姐姐笑开了嘴,谷穗姐姐弯下了腰,高粱姐姐压的竿头往下垂。
4、秋天都有什么水果,你知道吗?(苹果、柚子、猕猴桃、橘子、山楂、石榴)。
5、师幼共同小结秋天的景象,丰收的水果和庄稼,请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眼里的秋天。
6、发放绘画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绘画,引导幼儿先思考自己的绘画内容。
7、幼儿自由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对于能力差的幼儿进行及时的帮助。
8、请幼儿将自己绘画好的作业整理装订,制作图册。
三、结束部分
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课文《秋天》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一)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二)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
(四)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课文《秋天》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小节。先写了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了解甚少,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也就更谈不上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如今的繁华的了解。教学前可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查找有关北大荒的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三、设计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宜以诵读为主,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客观景物所带来的物境之美,通过理解、想象感悟主观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创造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点: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六、教学难点: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七、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
1、听写词语,巩固生字词。(小组内交换改,汇报错误典型)
2、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北大荒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3、指名读课文。
课文《秋天》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