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实施教案前,需与家长沟通,争取支持与配合,高中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鼠笼幼儿园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鼠笼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中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
2、初步体验按规则进行游戏,感受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猫、老鼠(即时贴)、音乐《猫捉老鼠》
2、课前学唱儿歌《猫捉老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宝宝们跟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进入活动室。
二、鼓励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师:“哇!天气这么好,出来玩的小老鼠可真不少,听听它们在干什么?”(播放音乐前三节)
1、小老鼠跑来跑去的动作。“小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第一节音乐)
2、小小老鼠吃米的动作。
“小小老鼠吃米的动作是什么样的?”教师小结:小眼睛东张西望、轻轻地走。(第二节音乐)
3、小老鼠睡觉的动作。“哎哟哟,吃得肚子饱饱的,真想睡一会儿,小小老鼠你们是怎样睡的,看看哪只小老鼠睡着了?”
4、把前三节一起表演一次。
5、(播放第四节音乐)“喵”一只大猫看见了,它要跑来抓老鼠了,小小老鼠要怎么办?(躲藏)
三、引导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
1、师:一老师扮演大猫,请宝宝们扮演小老鼠,我们来跟着音乐做游戏。
2、重复交代游戏规则,再玩一次。
3、师:这次和刚才有点不同,当唱到最后一句时小老鼠们要快快地躲到自己的座位后面或者是桌子下面都可以,可别让大猫抓住了。(大猫没有出现)
四、结束环节师:“大猫没有出现,我们可以高高兴兴地玩游戏了,妈妈和我的宝宝们玩捉迷藏吧!”
老鼠笼幼儿园教案篇2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热爱动物,模仿能力越来强,平时也喜欢模仿小动物;他们对音乐节奏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小老鼠和泡泡糖》是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节奏感强;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鼓励幼儿夸张、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音乐游戏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欢快活泼的节奏和旋律。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和拽泡泡糖的动作。
3.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初步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复习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活动建议
1.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小老鼠的动作。提问:小老鼠的走路(吃东西)时什么样子的?
2.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完整欣赏,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分段欣赏,并引导幼儿说出两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故事情节。
a段音乐表现小老鼠从洞里跑出来的情景;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3)引导幼儿分段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幼儿按节奏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情景,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时表情尽可能夸张一些,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3.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4.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1)提示幼儿按节奏,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拽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2)老师或一名幼儿扮演“大花猫”,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老鼠笼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随着音乐的变化想象创编小老鼠的动作。
2、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老鼠新家的创设
2、音乐活动重难点:想象创编小老鼠的动作,随着音乐的变化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流程:
律动导入——听音乐想象、创编小老鼠的动作——游戏《小老鼠和大花猫》——歌表演《小老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今天,我是鼠妈妈,你们来做我的鼠宝宝,好不好?宝宝们,妈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要搬新家啦!你们高兴吗?瞧,我们的新家就在那儿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放律动音乐)
2、我们的新家到了,让我们一起进去参观一下吧!(你们看,新家里有我们全家福,还有我们心爱的玩具,你们喜欢吗?)
3、请鼠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妈妈给鼠宝宝们听一段好听的音乐吧!(音乐一)(第一遍)
二、感受快节奏音乐,想象、创编小老鼠的动作
1、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鼠宝宝们最想做什么事呀?(吃米、喝油、舔嘴巴、摸肚皮、伸懒腰、跳舞……)
2、我们跟着音乐做你喜欢做的事(第二遍)
3、观察后提问:小老鼠xx(3—4位幼儿),你刚刚在干什么呀?做给大家看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其余幼儿模仿)
4、小老鼠的本领真大,这次妈妈要看啦,哪只小老鼠走路时是轻轻的,没有撞到鼠弟弟和鼠妹妹们,好不好?(第三遍)小结:听了好听的音乐,做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大家在一起真开心!
三、感受慢节奏音乐
1、播放音乐二,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音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好像谁要来了?(猫)
3、那我们该怎么办呀?(躲起来不动)再次提示:猫来了,可以动吗?千万不要动,不然的话,会被(大花猫抓住抓住的),知道吗?
4、在大花猫没来之前,让我们先练一练本领。(完整练习)
5、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不要躲在一起,要分开一点,不然的话很容易被大花猫发现的.)并再次完整练习。
6、请周老师扮演大花猫,游戏完整练习。
四、音乐游戏《小老鼠》
今天鼠宝宝们本领真大,一个也没有被大花猫抓到,让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歌表演《小老鼠》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还是比较完整的,由开始的音乐律动,中间的新授,和最后的歌表演,各环节的目标指向比较明确,层次也比较清晰。
能够给孩子创设一个比较温馨、宽松的音乐游戏情境。
教师的上课状态比较饱满,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结束前的歌表演《小老鼠》,是老师根据活动需要进行了对《小猪》进行创编,效果很不错。
不足:活动中,教师靠得太前,把应该小朋友说得都说完了,例:在完整游戏前,师让幼儿说说听到快音乐时可以做各种开心的事,听到慢音乐时要躲起来,可是老师显得太急了,把游戏规则自己重审了一遍。
教师的紧张导致在最后歌表演时把乐谱弹错了。
在听第二段音乐前,老师没有把要求说清楚,应该让孩子说说两段音乐的不同之处,这样对后面的音乐游戏有帮助。
老鼠笼幼儿园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小朋友对"结婚"、"新娘"都很有兴趣,孩子在区域中玩结婚的游戏,刚好在这个季节里,结婚的人很多,假期出游会经常看到或参加婚礼,他们就更加觉得有意思,于是我就选择了这首诙谐、有趣的儿歌《老鼠娶亲》。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中了解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结婚"的一些习俗和特点。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民间童谣特有的韵味。
2、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象声词"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
3、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现共同游戏的乐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猫图片一张,鞭炮一串,以及老鼠娶亲的ppt;
知识准备:幼儿有看过结婚场景的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串鞭炮模型,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
1、教师: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鞭炮会发出什么声音啊?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教师:
①恩,某某小朋友说鞭炮是发出"劈里啪啦、劈里啪啦"的声音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②还有什么声音?鞭炮"嘣~叭"的响,我们来学一学!
③我们一起来放鞭炮吧!"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徐老师鞭炮放得高你们声音就大,鞭炮放的低你们声音就小。
二、引导幼儿回忆娶亲场景教师出示老鼠(戴着大红花)图卡教师:
①这个鞭炮放的真大声!小老鼠听到我们放鞭炮,也跑出来了。听听那个老鼠说了什么?(老鼠:小朋友们好,今天真热闹,老鼠我也娶亲啦!)咦?娶亲是什么意思啊?恩!娶亲就是娶老婆,老鼠也要结婚啦!
②你们平时在电视里或者在酒店里,看到别人结婚,都会有什么好看好玩的东西呀?(放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锣打鼓、抬花轿等等)
三、学习儿歌《老鼠娶亲》
a、学习儿歌前半部分
1、教师:这只老鼠娶亲也有不少好玩的事情,还拍成了照片呢!我们来瞧一瞧!(出示老鼠娶亲的图片)都有哪些好玩的事情啊?
出示图一,看几只老鼠?在干什么?(8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老师边出示图谱边念8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
出示图二,看几只老鼠?在干什么?师边出示图谱边念4只老鼠来吹号呀来吹号。
出示图三,看几只老鼠?在干什么?请幼儿尝试念出来2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师可在旁边引导。咦鞭炮声音是怎么样的啊?(引导幼儿说出劈哩叭啦劈哩叭啦嘣叭)
2、现在请小朋友跟着我一起把刚才看到的事情说一说好么?(幼儿一起跟着老师念儿歌)
3、教师:老鼠娶亲真好玩!现在请你们当小老鼠,一起去玩玩老鼠娶亲的游戏吧!老师要请小老鼠们一边念,一边做动作哦,小老鼠起立。(老师幼儿一起念一遍儿歌)
b、学习儿歌后半部分
1、教师:小老鼠放的鞭炮声这么响,都把谁引来啦?(出示老猫图卡)恩,这是一只老猫,今天可是老鼠娶亲的.好日子,老猫会来干什么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2、那我们来看看老猫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出示老猫贺喜的图片,哎呀,老猫带了这么多的礼物是来干什么的啊?(幼儿回答)嗯原来它是来贺喜的,时边出示图谱边说出老猫听了来贺喜呀来贺喜,恭喜恭喜。老猫是真的来贺喜么?
3、出示最后一张图片,哎呀,发生了什么事?老鼠呢?(幼儿回答)
4、教师:哎呀呀!这只老猫呀真狡猾!原来他注定跟老鼠是天敌,他先假装给老鼠贺喜,最后把老鼠怎么样了啊?(幼儿说全吃掉了)恩,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边念边出示图谱)!现在我们把老猫来贺喜的事情来说一说。(师幼一起念后半句儿歌)c、练习朗诵完整儿歌
1、教师带领幼儿无动作完整念儿歌两次教师:这首儿歌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把老鼠娶亲的事情完整的说一遍。
四、游戏《猫捉老鼠》
1、教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来当老猫,请你们来当小老鼠,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哦,你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要边玩边把老鼠娶亲的事情说出来哦,当说到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的时候,我就会开始抓你们哦,你们就赶快坐到椅子上别被我抓到哦。我们开始吧!小老鼠们去娶亲喽。好,出发吧!
2、老师根据小老鼠都能逃跑的状况,把儿歌最后一句改为"老鼠一个也抓不到呀抓不到!"并表现失落表情。
3、请幼儿来做老猫,师幼共同游戏2—3遍(次数视当时幼儿情况以及时间而定)4。结束:今天开心么?,好让我们一起把老鼠娶亲的这个儿歌和游戏带会教室里教教其他的小朋友好么?跟客人老师再见吧!
附:儿歌《老鼠娶亲》
八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四只老鼠来吹号呀来吹号,两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老猫听了来贺喜呀来贺喜,"恭喜!恭喜!"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
活动反思:
这首儿歌节奏明显,易理解,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猫和老鼠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物形象,我就幼儿的生活经验(最近结婚的人家比较多,好多幼儿有吃喜酒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个语言活动。
小百科:老鼠(俗称"耗子"),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啮齿类动物。其主要特点是身体呈锥形、无犬齿,门齿与前臼齿或臼齿间有间隙、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常见啮物以磨短;行动迅速;以植物为主食,也有的为杂食性;种类多。
老鼠笼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方法。
2、尝试丰富游戏规则,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1、理解游戏规则,习得游戏方法。
2、不断的调整、补充游戏的规则,使游戏更好玩。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游戏录像一段、场地上画圆形鼠洞若干个、猫的胸饰若干个。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获得游戏经验
重点关注:幼儿对游戏的规则是否能理解。
1、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都玩过哪些游戏?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新的游戏,在玩游戏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看看游戏中有谁?他们是怎么玩的?(幼儿看录像)
游戏方法:一名幼儿做猫蹲在地上“睡觉”,其余幼儿做老鼠在猫的周围围成一个圈,做老鼠的幼儿沿着圆圈边走边念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老猫老猫快快醒,啊呜一声抓住你。儿歌结束,猫喊一声“喵~~”后开始去抓老鼠,老鼠开始分散逃开。猫抓住一只老鼠后,游戏结束。
重点提问:看得懂吗?游戏中有谁?他们是怎么玩的?
小结:哦,原来他们在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2、分享理解规则
重点提问:玩这个游戏需要遵守哪些规则?我们再来看一次。
小结:原来玩这个游戏需要3个规则:(1)、游戏开始时老猫闭住眼睛。(2)、必须听到“喵”的叫声才能行动——猫抓,老鼠逃。(3)、猫不能抓进洞的老鼠。我们来玩一次。
二、尝试游戏,丰富游戏规则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是否能把已玩过的游戏规则迁移到这个游戏中。
第一次游戏:
1、情况一:猫没抓到老鼠。分析原因:猫为什么抓不到老鼠?
原因一:猫走的慢
——猫可以走的快一点
原因二:老鼠躲在洞里不出来
——老鼠不能长时间躲在洞里,加一些什么规则能让我们的老鼠出来走动呢?
重点提问:到底该躲多长时间合适?想想哪个游戏里的规则能运用到这个游戏中来?(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2、情况二:猫抓到了老鼠。
重点提问:抓到的老鼠该放在哪里?抓到几只老鼠游戏才算结束呢?再玩一次!
小结:刚才玩的游戏已经和录像里的游戏有点不一样了,其实,民间游戏就是这样,是大家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地制定新的规则,增添新的玩法,只要大家都同意就可以了。那么我们能否给这个游戏再增加一些新的规则,让猫能抓到更多的老鼠,让游戏更好玩一点?
第二次游戏:
1、重点提问:谁有好办法能让猫抓到更多的老鼠吗?(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记录游戏新规则)
a、猫多b、洞少c、一个洞一只老鼠
2、幼儿游戏。
3、讨论:还有什么新的规则能让这个游戏变得更好玩吗?我们都为猫想办法,所以猫很容易就抓到了很多的老鼠。可是,能不能给小老鼠也想一些办法,让抓到的老鼠能继续参与游戏呢?
引导幼儿迁移营救规则。抓到的老鼠在同伴拍一下后表示解救成功,可以继续参与游戏。(幼儿游戏)
老猫呀,你们那么辛苦抓来的老鼠,一转眼全被救走了,可真是白忙活了,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吗?再玩一次。(幼儿游戏)
三、总结提升,迁移游戏经验
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从开始很简单的几条规则增加到那么多的规则,游戏变得更好玩,更有挑战了。其实民间游戏就是这样,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的增加一些新的玩法,让游戏变得更有趣,更好玩。
活动反思:
猫和老鼠是日常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动物形象,而且憨厚可爱的大猫和机灵调皮的小老鼠形象更是深受幼儿的喜爱。《猫捉老鼠》是一节趣味性强的音乐游戏活动,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很高,能跟着我积极地模仿小老鼠不同的造型,并且能快乐地学唱歌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得课堂不乏趣味性,对此,我做了一定的思考。在活动中,我给与了幼儿很多表演的机会,让大多数幼儿能参与到游戏当中去,这样能满足小班幼儿的身心需要,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歌词的内容,在演一演的过程中巩固歌曲内容。游戏应该是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主题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体现课堂游戏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曲,最后"猫来了"是游戏的高潮,也是幼儿情绪高涨的阶段,幼儿真正体验到了那种紧张情绪和迅速顺利跑回家的快乐感和成功感。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是让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上老鼠的动作,然后让幼儿调动已有的经验,让幼儿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老鼠的不同动作,由于上学期学过《小老鼠上登台》这节音乐课,而且每天的做操训练使得幼儿对于小老鼠如何走路已经非常熟悉,孩子们很快地做出了老鼠走路的动作。接下来孩子把老鼠吃米、睡觉的动作也很快地学会了。这为接下来的韵律动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这首《猫捉老鼠》这首歌当中,"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的重复部分比较多,幼儿在熟练掌握歌词内容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容易混淆,当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会出现当唱到第三句"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一直唱下去,而不知道再转到"小小老鼠……"上面。针对这样一种现象,我采取的手段是当唱到第二个"小小老鼠"时,我领唱时加大音量和用夸张明显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我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幼儿的思路及时即引过来,以免出现错误。通过多次的训练,接受能力强的幼儿已经能够独立把歌曲唱出来。
本次活动目标的第一点强调"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我是利用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速度和力度。如"小老鼠肚子很饿了,想要找吃的东西,他心里很急,那小朋友应该唱的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呢?""小老鼠吃饱了困了,想要静静地睡觉了,那你们应该怎样唱才不会吵到小老鼠呢?"这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说出应该轻轻地唱。如何让幼儿自然轻松的掌握演唱技巧,也需要老师巧妙地引导。
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游戏情景的真实性,我事先给幼儿准备了猫的头饰,一方面加强了幼儿游戏的角色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在最后"大猫捉老鼠"的环节中,孩子们脸上激动的表情和兴奋的尖叫声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很多孩子还主动要求老师再来一遍,这也充分体现了幼儿尝到了游戏的趣味性。
老鼠笼幼儿园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