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法则教案5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制定教案时,需关注学生的反馈,以便进行及时调整,教案的设计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反馈,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运算法则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运算法则教案5篇

运算法则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对数函数的概念;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德育渗透目标: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

联想、类比、发现、探索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

由学生的预习,可以直接回答“对数函数的概念”

由指数、对数的定义及指数函数的概念,我们进行类比,可否猜想有:

问题:1.指数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

2.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①;

②;

③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3.结论

所以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这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便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

二、讲授新课

1.对数函数的定义:

定义域:(0,+∞);值域:(-∞,+∞)

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因为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所以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因此,我们只要画出和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就可以得到的图象.

研究指数函数时,我们分别研究了底数和两种情形.

那么我们可以画出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得到的图象.

还可以画出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得到的图象.

请同学们作出与的草图,并观察它们具有一些什么特征?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图象

性质(1)定义域:

(2)值域:

(3)过定点,即当时,

(4)上的增函数

(4)上的减函数

3.图象的加深理解:

下面我们来研究这样几个函数:

我们发现:

与图象关于x轴对称;与图象关于x轴对称.

一般地,与图象关于x轴对称.

再通过图象的变化(变化的值),我们发现:

(1)时,函数为增函数,

(2)时,函数为减函数,

4.练习:

(1)如图:曲线分别为函数,的图像,试问的大小关系如何?

(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3)解关于x的不等式:

思考:(1)比较大小:

(2)解关于x的不等式: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并且研究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四、课后作业

课本p85,习题2.8,1、3

运算法则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四则运算意义的深入理解,归纳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四则运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每一种运算都有其自己的含义,也有其自己的计算法则。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整理这一部分的知识。

回顾复习方法:(幻灯片出示)

请你按照复习方法试着整理这一部分知识,计算法则要根据具体实例说清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

二、整理复习

(一)学生汇报,适时补充

(二)教师需要知道的相关知识

1、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数的混小数倍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和乘假分数或带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假分数(或带分数)倍是多少。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运算法则教案篇3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用导数定义这种方法计算这五个常见函数的导数,而且已经初步接触了导数加减运算法则.本节将继续介绍导数乘除运算法则.

?教学目标】:

(1)能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加减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2) 会用导数乘除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3)加强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学会归纳与概括.

?教学重点】:

两个乃至多个函数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等,都是由导数的定义导出的,要掌握这些法则,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本导数公式,从而会求简单初等函数的导数.

?教学难点】:

合理应用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简化函数的求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函数

导数

五种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应用

为课题引入作铺垫.

二.新课讲授

(一)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表

函数

导数

(二)导数的运算法则

导数运算法则

1.

2.

3.

(2)推论:

(常数与函数的'积的导数,等于常数乘函数的导数)

淡化证明,直接给出公式.

三.典例分析

例1.假设某国家在20年期间的年均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单位:元)与时间(单位:年)有如下函数关系,其中为时的物价.假定某种商品的,那么在第10个年头,这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的速度大约是多少(精确到0.01)?

解:根据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表,有

所以(元/年)

因此,在第10个年头,这种商品的价格约为0.08元/年的速度上涨.

例2.根据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2)y =;

(3)y =x · sin x · ln x;

(4)y =;

(5)y =.

(6)y =(2 x2-5 x +1)ex

(7) y =

?点评】

① 求导数是在定义域内实行的.② 求较复杂的函数积、商的导数,必须细心、耐心.

例3日常生活中的饮水通常是经过净化的.随着水纯净度的提高,所需净化费用不断增加.已知将1吨水净化到纯净度为时所需费用(单位:元)为

求净化到下列纯净度时,所需净化费用的瞬时变化率:(1) (2)

解:净化费用的瞬时变化率就是净化费用函数的导数.

(1)因为,所以,纯净度为时,费用的瞬时变化率是52.84元/吨.

(2)因为,所以,纯净度为时,费用的瞬时变化率是1321元/吨.

函数在某点处导数的大小表示函数在此点附近变化的快慢.由上述计算可知,.它表示纯净度为左右时净化费用的瞬时变化率,大约是纯净度为左右时净化费用的瞬时变化率的25倍.这说明,水的纯净度越高,需要的净化费用就越多,而且净化费用增加的速度也越快.

及时运用新知识,巩固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为了使学生实现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

四、概括梳理,形成系统

(小结)

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表

2.能结合其几何意义解决一些与切点、切线斜率有关的较为综合性问题.

练习与测试:

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 (2) (3) y = tanx (4)

2.求函数的导数.

(1)y=2x3+3x2-5x+4 (2)y=sinx-x+1 (3)y=(3x2+1)(2-x) (4)y=(1+x2)cosx

3.填空:

(1)[(3x2+1)(4x2-3)]′=( )(4x2-3)+(3x2+1)( )

(2)(x3sinx)′=( )x2sinx+x3( )

4.判断下列求导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加以改正.

[(3+x2)(2-x3)]′=2x(2-x3)+3x2·(3+x2)

5.y=3x2+xcosx,求导数y′.

6.y=5x10sinx-2cosx-9,求y′.

参考答案:

1.(1)y′′;

(2)y′′;

(3)y′= (tanx)′=()′;

(4)y′′=.

2.(1)(2x3+3x2-5x+4)′=(2x3)′+(3x2)′-(5x)′+4′=2·3x2+3·2x-5=6x2+6x-5

(2)y′=(sinx-x+1)′=(sinx)′-x′+1′=cosx-1

(3)y′=[(3x2+1)(2-x)]′=(3x2+1)′(2-x)+(3x2+1)(2-x)′

=3·2x(2-x)+(3x2+1)(-1)=-9x2+12x-1

(4)y′=[(1+x2)cosx]′=(1+x2)′cosx+(1+x2)(cosx)′

=2xcosx+(1+x2)(-sinx)=2xcosx-(1+x2)sinx

3.(1)[(3x2+1)(4x2-3)]′=(3x2+1)′(4x2-3)+(3x2+1)(4x2-3)′

=3·2x(4x2-3)+(3x2+1)(4·2x)=(6x)(4x2-3)+(3x2+1)(8x)

(2) (x3sinx)′=(x3)′sinx+x3(sinx)′=(3)x2sinx+x2(cosx)

4.不正确.[(3+x)2(2-x3)]′=(3+x2)′(2-x3)+(3+x2)(2-x3)′

=2x(2-x3)+(3+x2)(-3x2)=2x(2-x3)-3x2(3+x2)

5.y′=(3x2+xcosx)′=(3x2)′+(xcosx)′

=3·2x+x′cosx+x(cosx)′=6x+cosx+xsinx

6.y′=(5x10sinx-2cosx-9)′=(5x10sinx)′-(2cosx)′-9′

=5·10x9sinx+5x10cosx-(·cosx-2sinx)

=50x9sinx+5x10cosx-cosx+2sinx

=(50x9+2)sinx+(5x10-)cosx

运算法则教案篇4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二)解析:本节课是于对数运算性质的一节后延课,是高中新课改人教a版材第二章的第二节的第三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对数的概念、指数与对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指数与对数的关系推导出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的换底公式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的。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数的换底公式;难点是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应用。从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出发,证明对数换底公式,有多种途径,在中要让学生去探究,对学生的正确证法要给予肯定;证明得到对数的换底公式以后,要引导学生利用换底公式得到一些常见的结果,并处理一些求值转化的问题。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并能够证明对数的换底公式;

2.正确应用换底公式得到其变形结果,能利用它将对数转化为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来计算,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3.通过本节课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前一节课对数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发现数学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解析

1.掌握并能够证明对数的换底公式指的是:熟记换底公式,能够证明换底公式;

2.正确应用换底公式得到其变形结果指的是:能利用换底公式得到一些常见结论(即换底公式的变形公式),对于具体的求值问题,能够选择适当的底数进行转化,从而简化计算;

3.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可以有不同的顺序,各条性质之间有些也能互相推导,也可以转化为定义推导,对于具体的求值问题,可以应用不同的性质来解决,非常灵活,但不困难,题目做起来非常有趣;通过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感受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针对具体问题学生不能选择适当的底数来应用换底公式。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换底公式尚不太熟悉,转化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通过对换底公式的变形公式的探究及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探究,必要时给予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逐步掌握换底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0,a?1,m>0,n>0,那么

(1)

(2);

(3).

2.换底公式

其中

两个重要公式:,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例1.(1).把下列各题的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16(2)=1

解:(1)2=16(2)0=1

(2).把下列各题的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x=27(2)x=7

解:(1)=27(2)=7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例2计算:⑴,⑵,⑶,⑷

解析:利用对数的性质解.

解法一:⑴设则,∴

⑵设则,∴

⑶令=,

⑷令∴

解法二:

点评:让学生熟练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及计算方法.

例3.利用换底公式计算

(1)log25?log53?log32(2)

解析:利用换底公式计算

点评:熟悉换底公式.

五.课堂目标检测

1.指数式化成对数式或对数式化成指数式

(1)=2(2)=0.5(3)x=3

2.试求:的值

3.设、、为正数,且,求证:.

六.小结

本节主要复习了对数的概念、运算性质,要熟练的进行指对互化并进行化简.

运算法则教案篇5

1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2学情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难点:

(1)对数概念的理解;

(2)对数性质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例(3分钟)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5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分析:

(1)为同学们熟悉的指数函数的模型,易得

(2)可设取x次,则有

抽象出:

2、xx年我国gpd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gpd是xx年的2倍?

分析:设经过x年,则有

抽象出: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对数的概念(3分钟)

一般地,如果a(a>0且a≠1)的b次幂等于n,就是=n那么数b叫做a为底n的对数,记作,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注意:①底数的限制:a>0且a≠1

②对数的书写格式

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5分钟)

幂底数←a→对数底数

指数←b→对数

幂←n→真数

思考:

①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a>0且a≠1?

②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三、两个重要对数(2分钟)

①常用对数:

以10为底的对数,简记为:lgn

②自然对数:

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简记为:lnn.(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e为底的对数)

注意:两个重要对数的书写

课堂练习(7分钟)

运算法则教案5篇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教案参考5篇

中班教案颠倒歌教案5篇

大班教案我妈妈教案反思5篇

大班体育教案教案优质5篇

水果宝宝教案大班教案5篇

安全教案保护眼睛教案5篇

手工花教案大班教案优质5篇

小学安全教案教育教案模板5篇

嗨你好教案小班语言教案5篇

跳房子教案教案优秀5篇

运算法则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