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计划大家一定都尤其的熟悉了,当自己即将迎来一份新的教学之后不如写一篇教学计划吧,高中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七上第一单元教学计划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上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1
一、单元背景及目标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另有一个“语文园地”,同步阅读安排了《走进大自然》等诗文10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等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策略
这一单元的学习要在对诗文中自然景物丰富感受的基础上,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欣赏作者富有个性的文字的同时,感受其对美是如何“智性表达”的,追索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趣,获得美的熏陶,从而对自然之景怀有审美情致,并能够将这种美的体验通过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三、教学建议
1、生字:弄清读音与字形
2、词语:注意读写与运用
3、句段:品味含义与特点
4、积累:丰富词汇与句段
5、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四、文本简析及教学重点
本单元教学可综合“单篇深入课、拓展实践课、单元综合课”等课型进行。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荷花》主要按“闻到清香、看荷花、我的联想”的顺序来叙述,教学重点之一是要在感受荷花美丽姿态的同时,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对大自然美的领悟。
?荷花》这两首诗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燕子》2课时
?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2课时
?珍珠泉》1课时
语文园地一5课时
三年级集备小组
七上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2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大家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一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
看游乐园多热闹呀,认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坐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一共多少人?
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4+4+4+4=20(人)5个4
2+2+2+2+2+2=12(人)6个2
为什么要这样算?
(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教师板书5个4、6个2
其他同学你们还知道什么?
游乐园里快乐多,智慧也多,就让我们一起跟“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乘法。
(课件出示小朋友摆的图形)
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你能像他们一样摆出你自己喜欢的图形来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摆图形
哪位小朋友有勇气第一个告诉我们,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4+4+4+4=165+3=86+6+6+6+6+6=3610+4=14……、)
2.(1)分类。
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是都相同吗?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2)体验。
你能照样子再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生回答。
如果有20个2相加呢?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用加法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
学生小组交流。
班内汇报。
师小结。
3、抽象概括乘法。
像这样2+2+2+2……、+2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如6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3×6,“×”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
乘号像什么?
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
4、教学乘法的读写。
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3×6=18读作3乘6等于18或6×3=18读作6乘3等于18。
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相信你一定会。
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再回到游乐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
生……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
4+4+44个8相加
8+8+8+83个4相加
3、独立完成p47“做一做”,练习九第3题。(做后说一说)
4.爬梯比赛。
比赛规则: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最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5、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给同学们说一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说一说
七上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3
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读书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别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读书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别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或小黑板、教具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因此,我们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十分重要。 二、看图说话
了解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
1、看第一页最上面的两幅图,说说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按“左边的同学在……”“右边的同学在……”的句式说。
2、老师讲解正确的坐、读、写的姿势。 3、找学生上台做直立状。
(1)引导学生看人的脊柱,让小朋友在自己的背上摸一摸,感觉一下健康的脊柱应该像柱子一样直。
(2)弯曲自己的手指,告诫小朋友,如果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脊柱就容易弯曲,就可能长成驼背,像弯曲的手掌一样,多难看啊!
4、看下面的一幅图,先说说图中有几位小朋友,穿白大褂的是谁,正在干什么。
(1)启发小朋友主动说,有条理说。 (2)小结:保护视力,要定期检查视力。 三、巩固练习
有条理地说说几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总结 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做眼保健操,还有定期检查视力。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为国家作贡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再说说不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的后果。 2、说说保护视力要做到哪些。
二、看图说话,明确正确的读书姿势的要求。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说说他们的读书姿势是怎样的。
3、请全班学生照着练习。
必须做到胸离桌沿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还有做到肩平、背直,手臂放平,脚也要平放,稍稍分开。书要稍微往外倾斜。
4、老师巡查,点拨,纠正。
5、巩固练习。说说读书姿势的要点。
同座位或练习小组练习,互相提示,互相帮助,教师不断地予以表扬鼓励。 读《读书姿势歌》。
读书时,要做到。
脚放平,背挺直。
眼离书本约一尺,脚离桌子约一拳。 书本稳稳手中拿,还要稍稍向外斜。 条条要求须牢记,坚持天天都练习。
读《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做到。
头正背直脚踏平,眼离书本要一尺。 身离桌子要一拳,手离笔尖要一寸。 三个“一”,要做到,书写工整视力好。
6、过渡:同学们学习了正确的读书姿势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三、看图说话,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要求。 1、看图,讨论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讲解要点: 写字姿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子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握笔姿势也要正确,手离笔尖一寸。笔杆往斜后方倾斜。
2、练习要点:
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示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全班同学学习,摆放好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巡查,逐一点拨纠正。
3、巩固练习。
说说写字姿势的要点。同座位互相帮助,互相纠正。给姿势正确的同学奖励小红花。
四、总结。
1、强调读写姿势要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演学得好的学生。
2、强调不仅在学校要做到这些,回家也要做到这些。 3、要求学生回去后请家长检查读写姿势。
第3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分别说说正确的读写姿势应该是怎样的。 2、指名学生上讲台示范正确的读写姿势,其他学生评价。 3、学生齐声读背《读书姿势歌》和《写字姿势歌》。 二、看图说话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
2、明确爱惜学习用品的要求。
(1)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分类放好。
(2)写字前要检查小手是否干净,如果脏了要擦洗干净,以免弄脏练习本。
(3)课本、练习本的角卷了,轻轻地将卷起的地方抹平。
3、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4、学习要点。
教师讲解:我们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背上了新书包,书包里要摆许多学习用品,如果不学会整理书包的话,我们的书包就会乱七八糟,学习用品放在里面,很容易损坏。
三、看图说话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削铅笔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把铅笔削得既美观又好用。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出以下要点: (1)用转笔刀削铅笔时不能用力过猛。 (2)铅笔不能削的过细或过粗。 (3)用小刀削铅笔要注意安全。
4、教师示范削铅笔的全过程,边做边讲解要点。 5、学生练习,教师行间巡视,个别帮助。 6、学生讨论,铅笔削好后该怎样放进铅笔盒。 7、学生按照正确的做法将削好的铅笔放进铅笔盒。 四、巩固练习
1、强调不仅在学校要做到这些,回家也要做到这些。 2、要求学生回去后请家长检查读写姿势。 板书设计
读《读书姿势歌》。
读书时,要做到。
脚放平,背挺直。
眼离书本约一尺,脚离桌子约一拳。 书本稳稳手中拿,还要稍稍向外斜。 条条要求须牢记,坚持天天都练习。
读《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做到。
头正背直脚踏平,眼离书本要一尺。 身离桌子要一拳,手离笔尖要一寸。 三个“一”,要做到,书写工整视力好。
作业布置
1、背诵《读书姿势歌》、《写字姿势歌》; 2、家长在家检查孩子读书、写字的坐姿是否正确。
七上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4
单元教材分析
这组教材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主要由《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识字1》收集了描写秋天的景色、气候和丰收景象的三组四字词语。《秋天的图画》是一篇百字左右的短文。虽短,却勾画了一幅秋天山野的美丽图画,道出了劳动创造美的真谛。《黄山奇石》一课图文并茂,描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读后让人感到大自然的伟大、神奇。《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科普小作品,它以拟人的手法、韵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读来朗朗上口。让孩子们在领略植物王国奇事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古诗两首》选取的是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杜牧的《山行》,是两首描写深秋时节美景的古诗。《语文园地一》鼓励孩子们由文中走向生活,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然,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
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设置一些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用有趣的故事、活动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写、小组合作学等形式进行。《识字1》中有些词语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生僻,也较难理解,可结合具体情境画面进行教学。真正理解了词义,用心感受一下,会觉得这些词真的很美。
单元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民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4、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难点:
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出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
单元课时
?识字1》 2课时
1、《秋天的图画》 2课时
2、《黄山奇石》 2课时
3、《植物妈妈有办法》 2课时
4、《古诗两首》 2课时
七上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5
一、单元教材分析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二、教学目标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七上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6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
二、单元教材分析:
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上设计图案。本单元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数学欣赏。
三、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四、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五、解决重难点的措施:
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应注意选择的基本图形不要太复杂,变换过程应在方格纸上进行,评议只限于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
图形的变换—————————————————————1课时
图案设计——————————————————————2课时
数学欣赏—————————————————————1课时
七上第一单元教学计划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