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使教师能够合理安排课堂评估的时间与方式,我们在编写教案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以增强课堂吸引力,高中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观潮课文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
1、诵读;2、想象;3、研讨
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三、朗读赏析探究
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①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黄土高坡》音乐flash,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三。(目的: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做好《练习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美
景 文 图 韵 乐
生命力量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慌”的意思。
3、通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司”“爬”两个生字,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一位小英雄(出示图片司马光)。你们看,他穿的衣服和我们不同,他是古时候的人,他是谁(一起说)注意读准“司”司是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而且啊它还是我们的生字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用儿歌记住:同字左边藏起来就是司。板书课题。
2、知道了他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司马光自我介绍吧!
出示课件:司马光资料语文老师姓一个字郑,而他姓两个叫司马,司马是复姓。
再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 —— 光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让我们走进他,看看他是怎样的小英雄。
请打开书本,听课文录音,思考一下课文到底说一个什么故事?
(听完录音,表扬听得认真的'小朋友)
二、检查生字词
过渡: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预习情况。下面的生字谁敢来挑战一下。
我会读:(红字显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司马光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张 吓哭了
叫着 一块 使劲
砸缸 破了 得救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大家生字都掌握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图片,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 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你们玩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啊?(说一下“他”是指司马光)
2、你瞧,孩子们你躲我藏玩的多开心啊。谁来开心地读一读。
3、读的真开心呢,那我们再来看看,花园里还有什么呢?(出示图片)
你感觉这个水缸怎么样?和我们小 朋友的个子比一比呢?它不仅大还怎么样啊?我请小朋友来读一读。(真大啊)
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 个)
4、看到这个假山你想干嘛?(爬上去)
随文识字:我们经常说什么爬啊,手和脚都巴在地上,动物的手与脚又称为爪子,所以我们用个儿歌来记住它: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有一个小朋友和你有相同的想法,他爬上来假山,但是结果怎样?
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5、有个小朋友 “ 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 。那么别的小朋友们都怎样了?(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为什么都慌了?( 小朋友有着生命危险)
(1 )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 )看图边读边思考:别的小朋友“ 慌” 成了什么样子了。
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你们说的和课文一样呢,
出示课文(出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我会说:练习“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同学们,想想当时的场景,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其他小朋友都慌成一片,但是司马光又是怎么样的呢?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 )指名读第一句。
你能学这他的动作来读一读吗?
5、结果怎么样呢?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6、孩子得救了,这时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长还要那四个小伙伴过来了,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呢?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四、指导生字词
过渡:小朋友们课文读的真好,我想下面的这些生字对于你们来说也很简单了,那我们就来摘下苹果吧。
1、游戏,摘苹果
2、指导生字:出示司。司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右上包围左下,写这个字要注一和口要伸出外面一点点。教师范写。
出示爬。左右结构,第一笔平撇,第二笔直撇,张开幅度不能打,与竖靠得很近,捺张开的角度稍大,以便托住巴字。儿歌: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五、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两只小狮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7课,是一篇童话。课文通过两只小狮于学习本领时不同行为的比较和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本文篇幅较长,表现形式以对话为主。学生分析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语文学习,班里的学生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欲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中感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
2.积累abb型的叠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明白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狮子捕杀猎物的镜头。
?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直观地感受到狮子的捕猎生活需要哪些本领。】
二、开火车领读字卡。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读一、二自然段,思考两只小狮子学本领时有什么不同表现。
2.自由汇报。
3.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懒洋洋一词,再读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达到使其理解词语的目的`。】
四、合作探究学习三至七自然段,读中感悟,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1.同桌分角色朗读三至七段,研究讨论每个角色的语气该怎么读,并探讨可以给这些角色设计什么样的动作。
2.合作表演。
3.学生评价表演,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表演添加过提示语后的课文片断:
小树(抚摸着小狮子的头,好奇地/关心地)说:你怎么不学点本领啊?
小树(奇怪地)说:那你以后怎么样生活呢?
懒狮子(拍着胸脯、翘着大拇指,得意洋洋地/骄傲地)说:我爸爸和妈
妈是林中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亲切地/严肃地)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
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教师在原文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合理建议记录下来,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以读为主,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去体会不同的语气,设计
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积累abb型的叠词。
学生说到慢吞吞或懒洋洋这样的提示语时,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积累,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叠词,并读一读。
五、扩展活动──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1.同桌合作探讨,续编故事。
2.自由汇报。
3.通过续编的故事,说说自己喜欢哪只狮子。
?发散思维,让学生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渗透思想教育。】
六、再次巩固生字。
学生把课前拿到的小词卡贴在挂图的相应位置上并带读。
七、指导写练、习两字。
四人小组互相评价。
你认为哪个字你写得很好,就请你对这个字笑一笑或对同桌夸一夸自己写的字。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八、每日一积累。
让学生从本课中找到喜欢的词句,并记住它。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好词、好句,并记住它们,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养成时时积累、事事积累的好习惯。课后反思
真是没有想到!课堂中,学生能把这样长的一篇课文读得津津有味。想一想,是有原因的。
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给原文添加提示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了不同的动作,给对话加上了不同的语气词,课文在他们的感悟中变成了童话剧,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味。面对自己再创造的成果,学生读起来怎么会没有兴趣呢?这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添加提示语有利于指导朗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总是苦于朗读指导不得法。但通过这一课的实践,我发现,学生见到一些提示语后,会自然而然地去感悟这些语气。比如,我在狮子妈妈说这一句中填写了亲切地一词,学生自己就开始体会妈妈说话时和蔼可亲的态度,并且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这种情感。
另外,我意外地发现,添加提示语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汇。真可谓一箭三雕!
如此看来,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真的能悟出好多东西呢!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珍视生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题导入
1、请同学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笛福和《鲁滨孙漂流记》的有关资料。
2、老师小结导入:
师: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生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小朋友都应该读读《鲁滨孙漂流记》,它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考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初读课文,整体掌握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阅读中词句的障碍。
2、考虑: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学汇报。
(本文写了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
三、深入读文,感受鲁滨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珍视生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1、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发放表格,让同学自主填写。)
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样解决的
我的感受
2、同学自主选择课文内容,感情朗读,激发对鲁滨孙的勇敢无畏的精神的赞叹。
四、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明确记叙的顺序。
(时间顺序: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同学简要复述其中的一些情节。
五、联系自我,畅谈生活
每个人在生长道路上都会遇到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你想怎样做?
六、拓展延伸
1、假如你遇到鲁滨孙的情况,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让同学了解一些“野外生存的技巧”。)
2、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和《世界探险故事集》。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中不同动物尾巴的功能;
2、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方式。
材料准备
壁虎图片、flash《小壁虎借尾巴》、自制大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观看幻灯片。
二、导入课题:出示壁虎图片,导入新课。
师:我们认识了许多小动物的尾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动物朋友,关上小门。我们先来看看它长什么样子?它最喜欢在墙角捉蚊子了,有一天,小壁虎又去捉蚊子,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1、多媒体演示:观看flash《小壁虎借尾巴》
讨论提问: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小壁虎没有了尾巴,它心情怎么样?
小壁虎向谁借的尾巴?它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小壁虎真是个有礼貌的小动物。可是小鱼借给它了吗?小鱼的尾巴留着做什么?如果小鱼把尾巴借给了小壁虎,小鱼还会游泳吗?
老黄牛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不借?
燕子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不借?
师小结:小鱼、黄牛、燕子都没有把自己的尾巴借给小壁虎,因为他们的尾巴都有不同的作用啊。
2、故事延伸
小朋友们想一想,小壁虎还会向哪些小动物借尾巴呢?它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不借?
小壁虎向许多动物借尾巴,刘老师把我想到的画下来,制成了大书。小朋友刚才说了那么多,也有刘老师没有想到的,回到家里让爸爸妈妈帮忙把你想到的小壁虎向其它小动物借尾巴的故事画下来,明天交到幼儿园来,和刘老师画的订在一起,制成一本小三班共同的大书,好吗?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难过极了,爬回家里找妈妈。它把借尾巴的事情告诉了妈妈。结果怎么样呢?
师小结: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之后可以再长出来,这种现象叫“再生”。(头发、指甲)
三、结束部分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看到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多开心哪。它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它是怎么说的?你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二班的小朋友好吗?
附故事: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松树上,他看见小松鼠正摇着尾巴吃松果,小壁虎说:“松鼠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降落伞和棉被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孔雀园,他看见孔雀正打开尾巴在散步,小壁虎说:“孔雀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孔雀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来寻找朋友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草丛里,他看见响尾蛇正抖着尾巴卷成一团,小壁虎说:“蛇先生,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响尾蛇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吸引猎物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河滩里,他看见鳄鱼正拖着尾巴在晒太阳,小壁虎说:“鳄鱼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鳄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武器呢。”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一、激趣导入。
漫漫银河中,有这样两颗星星,一颗是牵牛星,一颗是织女星,他们的传说是那样令人心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民间故事的方式走近他们二位。
二、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效果:
1、解决本课生字词。
2、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3、说一说你读完文章后的疑问。
三、初读课文。
小组活动出示:
1、这篇课文讲了______和______的故事?他们是怎样的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四、精读课文。
1、理清人物关系:
我们先借助题目看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板书:牛郎
织女)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感受人物形象。板书:
牛郎:勤劳善良
哥嫂:铁石心肠
老牛:知恩图报
织女:美丽善良
2、体会织女之“决”
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决心”变红)
一个高贵的仙女要嫁给一个贫困潦倒的牛郎,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呀。
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习说话)
五、关于民间故事。
1、简介其他三部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
民间故事就是要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追求和谐生活与美满感情的决心,歌颂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拓展延伸
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可以做一些课外延伸。
选择一:课后可以看看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择二:试着去创编你心中的《牛郎织女》。
观潮课文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