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提供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古典舞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古典舞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任务: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舞蹈课教案
1、舞蹈中的呼吸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
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a)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耳触脚背。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案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下面学习的舞蹈组合《大海啊,故乡》会让大家学习到舞蹈表演中如何运用呼吸。
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训练步骤:
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
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
气息流畅。
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二、小结
今天学习的只是对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活动教材:自己准备舞蹈教案
2、把上擦地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掌握擦地的动作要领,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掌握。
四、教学重难点:
⒈擦地时脚的完满与控制。
⒉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⒊动作过程中注意是身韵律和呼吸问题以及姿态的优美。
五、教学准备:
服装,钢琴伴奏。
六、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把上练习。
2、导入新课,教师示范讲解。
3、教授新内容:㈠一位擦地
教学提示:a.注意:一位时的站姿和上身的控制。b.注意:姿态的极至伸展。伴奏谱:
准备:双手扶把,一位站立
步骤:⑴右脚经前擦至旁,后收回。⑵旁擦两次
⑶旁擦出,双脚立,右脚落,左脚擦回。⑷同上做左脚⑸同上做反方向
⑴右脚擦出,然后擦至前,再擦至后,收回。⑵右脚擦出,经划弧擦至前,再划一次收回。⑶同上,做反向。
⑷右脚造型,后转做离弓之箭造型。⑸手蹲至左脚上,翻身,收回一位。㈡五位擦地伴奏
教学提示:注意胯的固定与擦地的开度。准备:单手扶把,五位站立。⑴前擦3次
⑵后擦3次
⑶旁擦2次,立脚踝出后擦1次⑷后擦出划2圈收前五位。
⑸双脚立,收大四位,单脚立转一圈。⑹同上反转一圈经收回后做划线造型。同样做反向㈢踮脚提胯
教学提示:注意膝盖的夹紧伴奏:《落叶》
准备:双手扶把,一位站立。预备拍5—8双脚立⑴左右交替慢落⑵反复
⑶左脚立,右脚收至其小腿处,落后五位。⑷同上,落前五位。⑸—⑹同上,做右脚。
七、分组练习:
指出问题,强调重难点。
八、布置课后练习。
小结:练习气氛很好,要多加鼓励,同时要求不要太高,不要急于求成。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舞蹈教案
3、形体训练---压前、旁腿
教学目的: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教学重点:压前、旁腿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慢三音乐伴奏,1-4小节师生面对面站好,5-8小节:摊手,上步,问好。
古典舞教案篇2
教学目标:(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教学过程:
导入:故事引入
探究??
试验:
(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
(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的试验
上述两个试验的所有结果是什么?
一.基本事件
基本事件的定义:
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例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的字母的试验中,有几个基本事件?分别是什么?
探究二:你能从上面的两个试验和例题1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二.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思考:判断下列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为什么?
(1).从所有整数中任取一个数
(2).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面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
(3).射击运动员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1环和命中0环(即不命中)。
(4).有红心1,2,3和黑桃4,5共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一张.
古典舞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1世纪网版权所有
(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3)掌握列举法、列表法、树状图方法解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概率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2-1-cnjy-com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1、正确理解掌握古典概型及其概率公式;2、正确理解随机数的概念,并能应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结果只有2个,即“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21名师原创作品
(2)一个盒子中有10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以号码1,2,3,…,10,从中任取一球,只有10种不同的.结果,即标号为1,2,3…,10.
师生共同探讨:根据上述情况,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基本概念:
(1)基本事件、古典概率模型、随机数、伪随机数的概念见课本p121~126;
(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议一议】下列试验是古典概型的是 ?
①. 在适宜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
②. 某人射击5次,分别命中8环,8环,5环,10环, 0环.
③. 从甲地到乙地共n条路线,选中最短路线的概率.
④. 将一粒豆子随机撒在一张桌子的桌面上,观察豆子落下的位置.
古典概型的判断
1). 审题,确定试验的基本事件.
(2). 确认基本事件是否有限个且等可能
什么是基本事件
在一个试验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中,那些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其他事件都可由基本事件的和来描述)
下面我们就常见的:
抛掷问题,抽样问题,射击问题.
探讨计数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抛掷两颗骰子的试验:
用( x,y )表示结果,
其中x表示第一颗骰子出现的点数?
y表示第二颗骰子出现的点数.
(1)写出试验一共有几个基本事件;
(2)“出现点数之和大于8”包含几个基本事件?
规律总结]:要写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常采用的方法有:列举法、列表法、树形图法 等,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正确分类,做到不重、不漏.
方法一:列举法(枚举法)
[解析】用(x,y)表示结果,其中x表示第1枚骰子出现的点数,y表示第2枚骰子出现的点数,则试验的所有结果为:
?结论】:(1)试验一共有36个基本事件;
(2)“出现点数之和大于8”包含10个基本事件.
方法二 列表法
坐标平面内的数表示相应两次抛掷后出现的点数的和,基本事件与所描点一一对应.
方法三 :树形图法
三种方法(模型)总结
1.列举法
列举法也称枚举法.对于一些情境比较简单,基本事件个数不是很多的概率问题,计算时只需一一列举即可得出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但列举时必须按一定顺序,做到不重不漏.
2.列表法
对于试验结果不是太多的情况,可以采用列表法.通常把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归结为“有序实数对”,以便更直接地找出基本事件个数.列表法的优点是准确、全面、不易遗漏
3.树形图法
树形图法是进行列举的一种常用方法,适合较复杂问题中基本事件数的探究.
抽样问题
?例】? 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个球,其中3个白球,2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两个球.
(1)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
(2)两个都是白球包含几个基本事件?
[解析]:(1)采用列举法:分别记白球为1,2,3号,黑球为4,5号,有以下10个基本事件.
(1,2),(1,3),(1,4),(1,5),(2,3),(2,4),
(2,5),(3,4),(3,5),(4,5)
(2)“两个都是白球”包括(1,2),(1,3),(2,3)三种.
?例】 某人打靶,射击5枪,命中3枪. 排列这5枪是否命中顺序,问:
(1)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 .
(2)3枪连中包含几个基本事件? .
? (3)恰好2枪连中包含几个基本事件?
[例3】 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等,编有不同号码的4个白球和2个红球,从中摸出3个球.
问:(1)其中有1个红色球的概率是 .
? (2)其中至少有1个红球的概率是 .
课堂总结:
1. 关于基本事件个数的确定:可借助列举法、列表法、
树状图法(模型),注意有规律性地分类列举.
2. 求事件概率的基本步骤.
(1)审题,确定试验的基本事件
(2)确认基本事件是否等可能,且是否有限个;若是,则为
古典概型,并求出基本事件的总个数.
(3)求p(a)
?注意】当所求事件较复杂时,可看成易求的几个互斥事件的和,先求各拆分的互斥事件的概率,再用概率加法公式求解
练习
1、学习指导例1(1)、活学活用;(第76页)
2、随堂即时演练第5题(第78页)
古典舞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基本功软、开度的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并为课堂作好准备活动。
2、通过学习古典舞身韵组合,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通过即兴舞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二、课
时:2学时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包括元素和短句部分。元素是古典舞身韵教材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动律,主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等,从元素逐渐到动作的深化练习,同时辅以手、头、脚的基本位置的规律和眼神的配合,体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作特点和审美风格。短句训练是元素向动作过渡的桥梁。这部分训练主要是增强肢体的协调性、适应性和表现性,同时加强肢体的流动意识及提高肢体表现的动作旋律性。
四、教学过程:
1、压腿(前压腿、旁压腿、后压腿)
2、踢腿(前踢腿、后踢腿)
3、挑胸腰接控腿把下动作:
1、劈叉(竖叉、横叉)
2、腰部(旋腰、后弯腰、后腰贴脸)
3、前手翻、侧手翻
(二)新课内容
1、由教师示范古典舞身韵——盘腕
2、分解动作学习
3、跟音乐完整跳一次。
4、分组展示,学生互评。
(三)即兴舞蹈
先放一遍音乐让学生熟悉音乐风格,以个人或双人的形式跟音乐即兴舞蹈。
五:小结。
古典舞教案篇5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文科生不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古典概型可以为其它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2、能力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抽牌游戏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定义,引领学生探究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归纳出求基本事件数的方法-列举法。
3 、情感目标
树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性的理解世界, 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的概率模型是否为古典概型,弄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四,教具
计算机多媒体,黑板,粉笔,教棒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与讲授式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今天我们将学习古典概型,古典概型是最简单,而且最早被人们所认识的一种概率模型,大约在1812年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就已经注意并研究了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下面先看一个抽牌游戏。
抽牌游戏:
有红桃1,2,3和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一张,那么抽到的牌为红桃的概率有多大?
古典舞教案篇6
教材分析
? 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古典概型可以为其它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 教学重点 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订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即尚未学习排列组合,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了教学难点。 教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模拟试验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观察类比各个试验,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现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象。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尽量地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和学习中与古典概型有关的实例。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以及人格、情感、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制订而成。这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概念,养成数学习惯,感受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项 目 内 容 师生活动 理论依据或意图
过程分析 ??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在课前,教师布置任务,以数学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两个模拟试验:
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分别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要求每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2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科代表汇总;
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分别记录“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的次数,要求每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6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科代表汇总。
在课上,学生展示模拟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试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感受。
教师最后汇总方法、结果和感受,并提出问题?
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来求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要求出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并且求出来的结果是频率,而不是概率。
根据以前的学习,上述两个模拟试验的每个结果之间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展示模拟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试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感受,教师最后汇总方法、结果和感受,并提出问题。 通过课前的模拟实验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观察对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思考交流形成概念
在试验一中随机事件只有两个,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并且他们都是互斥的,由于硬币质地是均匀的,因此出现两种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相等,即它们的概率都是 ;
在试验二中随机事件有六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并且他们都是互斥的,由于骰子质地是均匀的,因此出现六种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相等,即它们的概率都是 。
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
基本事件有如下的两个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特点(2)的理解:在试验一中,必然事件由基本事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组成;在试验二中,随机事件“出现偶数点”可以由基本事件“2点”、“4点”和“6点”共同组成。 学生观察对比得出两个模拟试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给出基本事件的概念,并对相关特点加以说明,加深新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从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中找出研究对象的对立统一面,这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运 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
教师的注解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把握问题的关键。 项 目 内 ?容 师生活动 理论依据或意图 教
过程分析
二思考交流形成概念 例1 从字母 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
分析:为了解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字典排序的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列出来。利用树状图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列出来。
我们一般用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画树状图是列举法的基本方法,一般分布完成的结果(两步以上)可以用树状图进行列举。
(树状图)
解: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 , ,
, ,
观察对比,发现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的共同特点:
试验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2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
试验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
例1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a”、“b”、“c”、“d”、“e”和“f”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
经概括总结后得到: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概型,简称古典概型。
思考交流:
(1)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尝试着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教师再讲解用树状图列举问题的优点。
让学生先观察对比,找出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的共同特点,再概括总结得到的结论,教师最后补充说明。
学生互相交流,回答补充,教师归纳。 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渗透到具体问题中来。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因此用列举法列举基本事件的个数,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对象的总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列举的时候作到不重不漏。解决了求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总数这一难点。
培养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用表格列出相同和不同点,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古典概型。从而突出了古典概型这一重点。
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了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点。 项 目 内 容 师生活动 理论依据或意图 教
过程分析 思考交流形成概念 答: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
(2)如图,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答: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 ? ? 三
观察分析推导方程 问题思考:在古典概型下,基本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多少?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何计算?
分析:
实验一中,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与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即
p(“正面朝上”)=p(“反面朝上”)
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正面朝上”)+p(“反面朝上”)=p(必然事件)=1
因此 p(“正面朝上”)=p(“反面朝上”)=
即 试验二中,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相等,即
p(“1点”)=p(“2点”)=p(“3点”)
=p(“4点”)=p(“5点”)=p(“6点”)
反复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我们有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p(必然事件)=1
所以p(“1点”)=p(“2点”)=p(“3点”)
=p(“4点”)=p(“5点”)=p(“6点”)=
进一步地,利用加法公式还可以计算这个试验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例如,
p(“出现偶数点”)=p(“2点”)+p(“4点”)+p(“6点”)= + + = =
即 根据上述两则模拟试验,可以概括总结出,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为: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类比分析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的概率,先通过用概率加法公式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再对比概率结果,发现其中的联系。 鼓励学生运用观察类比和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来分析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化归思想的优越性和这一做法的合理性,突出了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这一重点。
古典舞教案6篇相关文章:
★ 蔬菜蹲教案6篇
★ 五指抓教案6篇
★ 小班开学教案6篇
★ 中国大班教案6篇
★ 安全教案6篇
★ 美术狮子教案6篇